舊公務機 Nokia 5710 XA 用一年多(2022年10月)就開始出現各種問題,LCD 一「排」黑線,自動重開機導致漏接醫院電話,還有次當我面收到簡訊就重開。沒辦法自動來電過濾,騷擾電話現在又越來越多。
還是希望私人手機和公務機分開,新機希望小手機,不想一個口袋塞兩個小平板或上班一直拿起放下 6 吋大傢伙。又希望續航力好,能裝 App 如 Whoscall。
結果基本空集合,小隻都功能型手機。而智慧型手機一定大,現在 5.9 吋就可以叫小手機了。
結果找到了小眾的機器,Doogee Smini。4.5吋螢幕,整機比我 Nokia 手機還小一點,App 能裝。3000 mAh 電池支撐小螢幕看來待機續航也還行。缺點就中國小廠製。如果用不久下隻還是乖乖的買大台好了 QQ
Pages - Menu
星期三, 12月 27, 2023
Doogee Smini 入手
星期五, 12月 22, 2023
星期六, 12月 16, 2023
星期五, 12月 08, 2023
Pray Game
人氣很高的小黃遊,衝著人氣和推薦就買了。結果沒有後悔,跟之前玩的 King Exit 一樣劇情非常紮實,紮實到讓人覺得做成黃遊是做歪了,這麼好的劇本做全年齡向就好了做什麼黃遊啊 XD 雖然本作的實用要素也非常飽滿就是(摀臉)
目前第一輪正常難度TE通關,喜歡女主的人設,單純、完全利他,好像還有動保?在導向TE的選擇中中幫助感動了他人,因此在逆境之中晉升,引動全星球的異相,成為遊戲中最強的Power[IV],拯救世界。有種看到小圓的感覺 XD
遊戲有豐富多周目、多結局要素,擺明讓人一路肝的,不過應該看個 TE 就夠了,剩下的要素就先擺著了 XD
星期三, 11月 29, 2023
斯坦福李飛飛 CS231n 計算機視覺課程
記錄一下最新上完的課,奔著 Stanford 大學的名字去的。不過有點失望,課程有點虎頭蛇尾。前面講深度學習基礎的部分還可以,講的深入淺出,但從 RNN 以後的課基本上就不行,都是帶一堆 paper,然後每個重要 work 抓幾個沒頭沒尾的公式出來講,都聽不大懂,抓不到 intuition。特別是其中還有一位講者,講得非常混,ppt 念稿大師,重要內容含糊帶過,觀眾在彈幕一致吐槽。
課程最後一集來賓演講就非常好,第一位華人講者 Song Han 大神分享很多深度學習優化乾貨,訓練、推論、軟體、硬體都具體而微帶過了,第二位來賓是 Goodfellow 大神,講 Adversarial Attack,不過後半部就講得比較深聽不懂。
感覺還是得乖乖念 paper QQ
若渴活動分享
11/25在愛好者活動進行分享,值得紀錄一下。難得被邀請,主題講知識管理也有點關係,就把之前做的地址分析還有 NLP 研究拿出來。
分享的東西技術水平不深。地址分析的梗在於花幾年的時間大力出奇蹟的工人智慧 data cleaning,然後做到一半才發現工研院早就把能做的東西做出來了,算法細節摳得比我更完善。下個版本我應該會照抄吧 XD
NLP 的部分,主要是用 BERT 過濾否定語句(No evidence of...)讓搜尋引擎提高搜尋正確率。這在 NLP 好像是純應用,且不熱門的的主題。難怪 paper 寫好了沒人要 cite(轉圈圈)。也沒用很難的技術,就只是大樣本(一人標六千筆!)開路,其他就套模型調參。然後指出非深度的算法都有局限,對文本都有不實際的假設。例如醫院的報告,很可能連「報告的英文是個句子」的假設都不成立(metastasis(-) HBV(+)),導致通用的 NLP 庫各種掛點。
除了指出大樣本訓練 BERT 專治各種不服,有價值的部份應該就是優化吧。當初發現生產環境上沒有 dGPU 給我用真的傻眼。最後換 TinyBERT 搭 ONNX runtime 解決 CPU inference 問題。
星期三, 11月 22, 2023
半轉職
每次職業倦怠症,都會想如果當年走工程師職,現在會是什麼光景。結果沒想到我沒有實際轉職,半轉職就自己來了。
為了方便撈資料,自己花了幾年做了一個基於 Elasticsearch 的玩具系統,把資料請下來,慢慢經營起來。沒想到因緣際會變成我司需要的系統,也因此後可能就成混合職業,雙途徑菜雞 XD
雖然可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但也可能從 Teamwork、溝通、專案管理到執行都要包。沒前例可循,事情都要摸 XDDDD
現在心情才慢慢消化完,跟兩位強悍又低調的大大一起吃飯。經過兩位大大點撥某高級 Fullstack Hello-World Intern,現在總算心中踏實點 XD
星期日, 11月 19, 2023
星期日, 11月 12, 2023
Serious Sam: Siberian Mayhem
換新電腦後第一款FPS XD
Serious Sam 也是從小玩到大了。高中時玩第一代,印象中跟 DL、Twsam 他們在 302 偷偷連線,牛形怪沖過來的時候 DL 還會大喊一聲「牛~~~~」,年輕的日子回不去了(嘆)。轉眼間,第三代破過一輪也是2016年的事,四代也全破了。換電腦後為了感受新電腦和 6650XT 的效能,就把這款拿出來玩 XD
遊戲長度略短,三、四代我記得都二三十小時才破一輪,這款十幾小時就破過一輪。
難度感覺比本傳來得大,一開始玩「困難」,結果第一關連1/3都過不去,只好換普通難度。普通的難度其實也偏高。有些地方就是無腦堆怪,例如,印象中有一個支線任務要坐電梯到地底,電梯向下的過程之中怪就一直噴出來,問題是,電梯平台很狹小,還沒有障礙物和高低,根本沒有地方可以躲,只能瘋狂身法閃躲還有用血條跟怪換。有個專長是用近戰攻擊殺怪可以吸血這時候才知道原來是這樣用的。
反倒是有的關卡怪更多,但是能找到 chokepoint 或猥瑣點位,能把怪聚在一起用 AOE 清掉反而還好
最後打 Boss 是本傳叛徒 Brand。Boss的最終戰做的很用心,Brand 的動作都非常帥,還有二段變身。二段變身看起來機制上是可以斷的,但我沒有一次瞬間輸出足夠 XD。
遊戲後半越來越難,靠自動存檔根本撐不過去,才想起有手工存檔。後來就一路 S/L 過去了。
遊戲還有不止一輪 New Game+,可以繼承武器、專長點數。還有新道具,然後敵人變三倍,敵人和你都變得更脆皮 etc. 不過暫時不想玩 XD
星期日, 11月 05, 2023
整理家中
工作換院區、搬家,兩臺舊電腦退役、整理家裡面發現好多老物,一代神卡 AMD HD7850,放到現在還能力壓我電競筆電的 940M 獨顯,還有 RX380、RX460 XD。鎖在櫃子吃灰的 Intel Q8600 和板子,還有放到忘掉的 LG G pro 2 和開機就過熱的 LG V20。
現在備(ㄌㄥˇ)用(ㄅㄢˇ)機(ㄉㄥˋ)更換為技術進步數代的 Intel i5-4460 和 AMD RX580。更之前的上古設備就回收了。我筆電好像還有台大學五年級得到的 IBM X200,配備主流的 Windows XP 作業系統,現在還能正常開機使用不過好像被我灌成 Linux 了。一堆沒玩的遊戲光碟也丟了,新機器也沒有光碟機了。
電腦設備和時間真的都好快 QQ 新的生活,新的工作,開始。
星期二, 10月 31, 2023
組新電腦
Steam 堆了好多 3A大作:重製惡靈古堡4、霍格沃茲、法環、2077...都沒玩。原有的 RX580 已逐漸帶不動。本來想換顯卡就好,但老機器 i5-4460 也變成瓶頸,最後整台升級,還換兩台 XD,這次太舊的硬體就不移植了,老家的光碟機要移植才發現已經放到壞了,然後新機殼還沒可以插光碟機的位置....
本來想買 i5-12400,後來為了用久一點,捏上 i5-13500 多八個小核。板子也用 5k 的板。新機升級感非常強,M.2 SSD 飛快,秒解 4G 的 Office 365,升級感強而有力,強而有力口牙,就剩找出玩遊戲的時間測效能 QQ
星期一, 10月 30, 2023
Python 土炮 port scanner
本座想在 VPS 上架服務,但是又怕防火牆擋著連不到,就從 Stack overflow上的答案改了個土炮 port scanner,可應用於快速檢測哪些 outbound port 有開。本座主要修改為設定 thread 的數目上限避免執行環境出錯無法 create thread。小工具速度一般,但也夠用了,而且乾淨、方便。
# This script runs on Python 3
import socket, threading
def TCP_connect(ip, port_number, delay, output):
TCP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TCPsock.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 socket.SO_REUSEADDR, 1)
TCPsock.settimeout(delay)
try:
TCPsock.connect((ip, port_number))
output[port_number] = 'Listening'
except:
output[port_number] = ''
def scan_ports(host_ip, delay):
threads = [] # To run TCP_connect concurrently
output = {} # For printing purposes
num_thread = 64
for port_range in range(0,10000,num_thread):
# Spawning threads to scan ports
threads = []
for i in range(num_thread):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TCP_connect, args=(host_ip, port_range+i, delay, output))
threads.append(t)
# Starting threads
for i in range(num_thread):
threads[i].start()
# Locking the main thread until all threads complete
for i in range(num_thread):
threads[i].join()
# Printing listening ports from small to large
for i in range(num_thread):
if output[port_range+i] == 'Listening':
print(str(port_range+i) + ': ' + output[port_range+i])
def main():
host_ip = input("Enter host IP: ")
delay = int(input("How many seconds the socket is going to wait until timeout: "))
scan_ports(host_ip, delay)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星期六, 10月 28, 2023
星期五, 10月 27, 2023
B站宋浩線上課程進度
看 deep learning paper 和教材的時候發現自己是數學文盲,這陣子補了點資工數學。
今天終於聽完 B 站上宋浩的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與統計三門課,共聽了快 150 小時。
有教學技巧很好的老師帶還是差很多,果然大學以上數學不適合已散功20年的業餘人自學。還是聽中文老師用全中文教材安逸些 Q<>Q
但還是要吐槽對岸教材。同濟版高等數學還行,有老師帶還是能跟上,就習題分布非常詭異,一個導數的小章節,計算題可以出 60 題是怎樣。中國的線性代數教材就玄了,第一章先講行列式,接下來講矩陣,矩陣教完教向量,最後才講線性空間,這是詭異的什麼倒敘手法。概率與統計還行,先聽微積分,有辦法看證明才搞的懂某些東西在幹麻,但課聽完還是跟研究用的生物統計接不起來,好像技能樹還是有缺東西。
最後讚嘆網路的方便,以前大學時代根本沒這麼多資源可以看。然後勉勵自己習題要跟上,高數習題還卡在第二章(懶)
Windows 10 改善大小核 task scheduling
準備換新電腦,CPU會上大小核i-13500。本座聽說 Win10 大小核 task scheduling 有問題,會出現小核爆忙大核喝茶圍觀的情況,但又不想升級 Win11 解決,所以去 Google 了解法,等新機器來再實驗。年紀大了,不想一直幫忙最新 OS 解 bug QQ
輸入下列指令,打開電源管理的隱藏選項
powercfg -attributes SUB_PROCESSOR 7f2f5cfa-f10c-4823-b5e1-e93ae85f46b5 -ATTRIB_HIDE
powercfg -attributes SUB_PROCESSOR 93b8b6dc-0698-4d1c-9ee4-0644e900c85d -ATTRIB_HIDE
powercfg -attributes SUB_PROCESSOR bae08b81-2d5e-4688-ad6a-13243356654b -ATTRIB_HIDE
powercfg -attributes SUB_PROCESSOR b28a6829-c5f7-444e-8f61-10e24e85c532 -ATTRIB_HIDE
修改電源設定
「編輯電源計畫」->「進階電源設定」把兩個有關異質執行緒的都改成慣用更具「效能」的處理器。中文翻譯不大好,更具「效率」的處理器指的是更省電的 E-core,還有要選「慣用更具效能的處理器」,而非「更具效能的處理器」,前者大核忙時餵小核,後者會只用大核。
星期二, 10月 24, 2023
土炮 Windows 10 ISO
因為平常會使用至少兩台桌電和一台筆電,最近又可能組新電腦,就來研究怎麼自製 Win10 ISO,避免每次新安裝一台電腦都要重灌一堆軟體才能做映像檔
。
個人步驟如下
找 ISO 檔
http://www.uup.ee/ 提供的檔案可以整合更新檔
使用 NTLite
去除 Windows Defender (我用其他免費防毒)、Cortana,其中組件要移除,後方對應設定要改。並調整 Windows 10 更新為自動下載但不自動安裝。禁止自動升級驅動程式(!),禁止在使用流量計費網路的時候下載更新。
虛擬機建立系統
用 VirtualBox 建 VM,用 NTLite 精簡好乾淨 ISO 裝系統,系統要建兩個硬碟(另一個槽後面要拿來暫存自建的 install.wim),預裝一卡車軟體,中間當然重要步驟都要快照,安裝軟體包括:
Locale Emulator
.Net framework 3.5、4.8
Directx 9.0C
Lumicons
Mozilla Firefox
Google chrome
Mactype
Notepad++
ConEmu
各版本 RPG Maker runtime
新酷音輸入法
Macrium Reflect Free
BandiZip
VC runtime 網路上 all-in-one
系統微調
a. 裝好後用以下指令讓 Notepad++ 完全取代 Notepad
reg add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Image File Execution Options\notepad.exe" /v "Debugger" /t REG_SZ /d "\"%ProgramFiles%\Notepad++\notepad++.exe\" -notepadStyleCmdline -z" /f
b. Win+R --> shell:startup--> 建立 .ahk 檔案,輸入以下內容,讓 Ctrl-space 可以代替 Win-Space,微軟注音移除。
^Space::#Space
未來安裝英文語言包後,這些變更可以達成 Ctrl-Space 切換新酷音,不會被 Windows 10 的 Shift 和輸入法搞的很不習慣
c. 這次 Stopupdates10 暫時沒裝,先試試有沒有其他方法確保能裝安全性更新,同時避免被硬塞 Windows 11。上次用了 Stopupdates10 雖然擋了更新,但是還原不回來 QQ
d. 關掉系統還原
e. 照這篇用 gpedit 去除最近使用過的檔案紀錄
f. 用這篇gpedit 方法限制 Windows 最多更新到 20H2(主要是不想被硬塞 Windows 11)
系統一般化
sysprepd 還原到 OOBE、完事後關機。中間遇到衝突的軟體,參考這篇內容,用 Powershell remove-appxpackage 指令去除。
Dism 打包
我用 Macrium Reflect Free 建立的救援媒體,下
dism /Capture-Image /ImageFile:D:\install.wim /CaptureDir=E: /Name:MyWin10Image /Compress:fast
此處注意,dism 後面參數不需要 /boot。
建立土炮 Windows 安裝資料夾
dism 打包的 install.wim 用共享資料夾傳到 host PC。把先前 NTLite 精簡過的 ISO 解壓縮到暫時目錄,裡面的 source/install.wim 用自製 install.wim 蓋掉。
建立可開機 ISO
用 imgburn 將上個步驟的暫時目錄建立為 bootable ISO,其中「選項」我選擇包含隱藏、系統檔,檔案系統我選 UDF,「進階」->「可開機光碟」一定要勾選讓映像檔可開機,下方開機映像檔指向映像檔目錄 boot\etfsboot.com,載入碟區應為 8(我用 64bit ISO),其實 imgburn 偵測到燒錄內容有 install.wim,會自動偵測並警告參數錯誤,一律照 imgburn 的建議做修改!
測試
VirtualBox 開另外一台 VM,用新建的 ISO 檔安裝系統,確認系統能進入桌面,額外裝的一大堆程式都在,完成!
星期日, 10月 22, 2023
AHK 查 lab data
放完假,不到兩個禮拜又感覺狀態變差,又把小確幸電腦程式拿出來玩
這次剛好手上有適合的案子,需要從某表單程式查大量資料然後抄到表格裡。順手把之前經過准許開發的AutoHotkey機器人拿出來,迎接它的第一單正式任務。雖然中間發現有漏 data 所以patch 了機器人重跑,但機器人很賞臉,三四天就能爬完八九百人的資料,代替人眼看過約幾十萬行文字。
之後 Python 寫好,一分鐘就填好了三萬多個 Excel 上的格子,用 AHK + Python 連環組合拳去對付 1998 年 VB6.0 表單程式,有種兩軍作戰武器領先好幾代的成就感 XD
以前就覺得,這種查表填表的工作用人力來堆,根本就大聰明•肝花不完,這次實作結果佐證此想法。而且目前我司某些系統建置還在 Coming Sooooooooooon 的階段,這套機器人和分析程式組合拳看來還能發光發熱很久 XD
不過再看了下 data 發現還是有些 missing value 和可能沒考慮到的 Column,之後回我司上班,再看一下到底是真的沒有,還是程式有 bug,設法把 missing value 能填多少就多少。
星期六, 10月 21, 2023
Mövenpick Café 食記
記錄一下新發現好吃的店,南紡排壽司郎排不到就發現這家了,已經去好幾次了。
價格有點小貴,套餐加個前菜就七八百,但義大利麵、燉飯、還有冰淇淋都好吃。冰淇淋口味跟餐廳常有的 Haagen-Dazs 等不同,吃起來奶香多些,另外雖然小貴,但整體價格感覺還是比南紡另外一家 BELLINI Pasta 便宜些。
現在還發現他有外帶 88 折,以後回臺南工作,應該可以時不時請小短腿來外送吧 XD
星期六, 10月 14, 2023
強推!復旦大學教授親授:人工智慧領域頂會論文的發表指南
記錄下今天看的影片,內容很多和劉教授「如何寫好一篇論文」的內容不謀而合,特別是「如何找研究 motivation」的部分,影片提出棋盤法,真的是當場笑出聲,在 paper 的壓力下大家都想到同一塊去,難怪之前 BERT 火紅的時候會一堆「我用BERT做了XXX」的跑分 study,好像我自己的study也是 XD
影片中可以看到對岸研究所學生的大概強度,碩士班學生要求能一個禮拜手寫BERT,博士班建議入門書單看到泛函分析、實變分析這些非常硬的學問,就知道自己還差得遠。
星期五, 10月 13, 2023
Open Pretrained Transformers - Susan Zhang | Stanford MLSys #77
乾貨很多的好影片。內容主要是訓練大模型踩過的各種坑,模型大了什麼鬼問題都有,從顯示卡、CUDA、記憶體等設備直接出包,到到各種莫名其妙的 convergence failure,原因查得到和查不到的都有。遇到問題的各種解法,包括看paper有理論基礎的,還有憑經驗通靈的都有 XD
訓練大模型的經驗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的,至少我周圍環境最多就根據任務 finetune。更別提把經驗用非常直白的方式講出來,未來訓練模型的話應該可以參考 XD
星期一, 10月 09, 2023
星期日, 10月 08, 2023
北投、光華商場、三創
今天和母親一起去北投,因為異位性皮膚炎身體不舒服,就附近繞一圈、中間吃飯,就回捷運站結束北投行程。期待已久的餐廳今天還只有賣定食 orz
之後和母親分開逛,去了很久沒去的光華商場和三創,看到熟悉的光華商場和三創一樣熱鬧,不禁想起十多年前身為學生的時候,那時很喜歡打電腦但沒錢買高端設備,現在已經有能力買好點的設備但沒時間和體力打電動了 QQ,隨手買的明太子帝王蟹肉串,雖然貴了點($120),但好吃XD。三創宅店區,又比光華更熱鬧,看到這麼多同好內心無比欣慰,感覺國家未來有希望 XD。
回飯店和母親一起吃了晚餐,飯店天香樓真的貴,但東西好吃還很有儀式感,我們點過得菜色還特別用毛筆字弄個小作品讓我們可以帶回家,還真的是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