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7, 2005

贊成教育部開放髮禁

(本文我曾試圖投給聯合報...)

普羅大眾一般來說只聽過人會「喜新厭舊」,卻很少聽過人會「喜舊厭新」。其實「喜舊厭 新」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特別是牽涉到道德價值觀變遷時。一般來說,人總是會先防守自己遵守許久的價值觀,而對新的價值觀激烈反對,特別是那些平常不遺餘力 捍衛舊價值觀者(比如反對解放纏腳者往往是纏腳多年的婦女)。這在許多風俗(如纏腳,綁辮子....)的變遷中都可以看的出來。


今天社會上有許多教育者強烈反對教育部開放髮禁,將開放髮禁和「鼓勵學生耍酷,耍帥」畫上等號,也質疑教育部務不務實。但是筆者觀察,大部分是內心深層對於自己舊有價值觀的捍衛反應,我也認為這是必然的現象,比如當年大清帝國被西洋船堅炮利轟穿鎖國門戶後將多批學生送到西洋,回國後他們把辮子解開踢足球被大清百姓看到,道德帽子馬上就過去(「數典忘祖」,「大逆不道」,「不知禮儀」...。今天反對解放髮禁者,其實就和當初看到學生披頭散髮踢足球就抓狂的大清百姓一樣。今天假如回首百年前覺得可笑,百年後後人看我們髮禁,恐怕也會覺得可笑。


有人把髮禁和道德拉在一起,但是西洋學生沒有髮禁,他們的學 術成就卻高於我們,進入職場以後,也都非常的認真負責,沒有聽過西方學生有因為缺少髮禁而導致道德低落的。中國古代的道德者-孔子,周公這些公認的道德高 超者,誰又主張髮禁?又如果髮禁可以提升道德,是否假釋出獄者接受髮禁後就能減低犯案?如果可以,乾脆台灣所有人都髮禁,以提升台灣的道德。君不見台灣物 欲橫流,詐騙橫行,言而無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能做到「服從」「謙遜」「尊重」的人日漸稀少,實有運用髮禁大力保護之必要。


反對髮禁者在意的其實不是那幾公分頭髮的問題,而是自主權、 自由的問題。偷一塊錢也是偷錢,髮禁雖然只影響幾公分的頭髮,仍然是侵害身體自主權。強制髮禁也會妨害對於民主自由的學習。如果一個人從小到大自由都不被 尊重,這個人長大以後也必然不會尊重別人的自由。怎麼能說這是小事呢?筆者認為,一個民主國家必須教導其國民尊重別人的自由,而要教導國民尊重別人的自 由,必須先由我們尊重他們的自由開始。


筆者覺得髮禁其實只是一種陋規,就和纏足一樣,本質其實都是高階級者對低階級者的控制慾,都是古代帝王提倡的假儒家學說遺留的毒害,根本和道德沒什麼關係,那些反對解開髮禁者何不把心胸放大一點呢?解個髮禁,有那麼嚴重嗎?



全文連結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