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醫學的方法和圖片壓縮非常的相似。
1.原始資料量都很大
2.都必須採取有損壓縮:如果原文書是8 bit-depth RGB colorspace的話,那共筆大概就是RLE後的大小,還是裝不下。
3.Redundancy都來自特殊的參考資料:圖形壓縮採取人類視覺特性(如人眼對Luminance比對Chrominance敏感)去掉訊號,醫學系的學習以考古題作為參考去掉多餘的資料。
4.有損壓縮都可以達到非常高的performance:JPEG可以指定Quality。在醫學系讀書也可以指定Quality:
不壓縮:全部讀原文,但沒有人採用。
95% Quality - 全部讀共筆,選擇性看原文:少數擁有大容量儲存裝置且有特殊高需求者(ex:魔人)採用
90% Quality - 共筆看好幾遍:強者採用,根據期中考顯示,這類人物和原文讀很熟的人,測試上統計無差別。
80% Quality - 根據考古背共筆:可能是目前的主流壓縮方案,在品質和大小間取得最佳平衡,壓縮結果應該有90% Quality的九成。
10% Quality - 背考古 + 勉強看點共筆:最特殊的資料壓縮,必須針對資料做假設,隨資料的型態不同而成效不同,通常只能達到及格標準,但有時資料分佈特殊時,可以在測試拿下85%的分數。
---
我一定是瘋了,繼續看藥理考古
全文連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1 意見:
寫得真是太貼切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