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嚴肅思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嚴肅思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三, 4月 10, 2024

對二次元「兒童色情」、兒少性剝削與 iwin 的我見

Ptt 原文

改自本座拙著,最近 iwin 管制虛擬「兒童色情」和真實兒少性剝削鬧得沸沸揚揚。本座屬於「嚴打真實戀童,但反對同等嚴打虛擬人物」流派。

本座認為首先該做還是「正名」 

看二次元的不該叫做「戀童」

愛看電影殺人情節,但反對現實殺人的人不叫「潛在殺人犯」,哪怕他喜歡的電影殺人情節可以非常血腥讓人不舒服吐出來,跟真正的潛在殺人犯還是不同。

同理,只看二次元,但反對現實戀童的宅宅也不等於「戀童」。就算某肥宅真的看了很噁心的本子,只要該肥宅堅定反對侵害真人,那就不能跟真正的戀童癖混淆。

本座認為這一定要說清楚。如果 ACG 愛好者和肥宅們認為自己算戀童,只是屬於虛擬沒那麼嚴重 etc. 那先天就站在道德劣勢,你已經承認了自己有病,那保守派嚴刑峻法對付你幫你把病醫好不好嗎?
 

憲法、法律的「人」只包含自然人。

依據母法的定義、從法明確性來看,法律上的「人」就只能是自然人,否則就是重新定義人類,這點不細說。

國外規範虛擬色情的法律,會用 non-genuine sexual acts with minors(瑞士 Swiss Criminal Code)image of an imaginary child(英國 Coroners and Justice Act 2009)等詞彙,明文表示虛擬人物也屬於刑法的規制對象,這也佐證在刑法上,「虛擬人物」和「人」並不是相同概念,否則何須吃飽沒事幹換個詞明文表示?

反觀台灣,相關條文都是規範兒少的圖畫 etc. 條文從未明示將虛擬人物也納入管理,因此衛服部和 iwin 說虛擬人物也屬於兒少性剝削,純屬擴張解釋法律,顯不符立法原意。

大法官釋 617 同理,本座主張釋 617 規定人獸交屬硬核,其「人」僅限定於自然人。大法官從未在任何解釋將「人」的定義擴展到虛擬人物(大概也沒想到會有邏輯鬼才把虛擬人物也當人)。所以別再說二次元作品有可能觸犯釋 617 的人獸交了,頂多算軟芯猥褻物而已。否則當這麼說的時候你已經無形接受了「虛擬人物也是人」的錯誤概念,從而在接下來輿論戰失利。
 

保護真實兒童必須停止浪費預算

最近有幸終於投中一篇小社論。本座以為在目前這個風口,「打 ACG 是浪費貴重預算」是能被接受的。

日本 ACG 發達但性犯罪率遠低歐美。目前台灣無二次元導致兒少受害案件,兒少受害案無一是 ACG 導致。寶貴的預算和司法資源拿來管 ACG,只是在浪費珍貴資源甚至癱瘓司法人力

這跟賣偏方一個樣,賣偏方的說關心你父母得癌症,實際上是花光你父母錢讓他們錯失治療機會,買偏方的錢拿去買有效的自費治療搞不好父母多活幾年。打 ACG 的口說保護孩童,實際上是把有限資源花光,用在無法幫助孩童的地方,錢如果省下來去做有用的事,也許真實虐童案、真實兒少性剝削就能少更多件,阻止不幸發生。

嚴打 ACG 的保守派,和賣偏方的騙子,他們的關心和愛都假的。只是一個圖財,一個只想滿足自己的基督教宗教願景(也許有些人還有趁機擴權搞錢),才不管對兒童到底有沒有用。

全文連結

星期四, 2月 01, 2024

虛擬兒少為真人,電玩奪命也殺生

 這是看到最近新聞:iWin 認為虛擬人物的兒少圖片也違反「兒少性剝削條例」要求 ptt 下架。個人的反對意見。歡迎轉載。

說二次元動畫也是兒少色情的,個人認為法律上站不住腳

違反法律明確性


「刑罰法規必須具備罪刑明確性。所謂罪刑明確性,係指國民閱讀法條後,知悉何種行為會遭受何等處罰,國民對其行為即具有預測可能性,並防止裁判官恣意判斷,因此,應由一般國民的立場去理解法條,如足堪確定何種行為為法所禁止者,即可認該法規具有明確性。」


刑罰法規應具備明確性,國民能夠藉由法條的閱讀明確了解何種行為構成犯罪,以及可能受到的刑罰性質。虛構的二次元動漫少女屬於電磁紀錄,並非真人。若虛擬寶物不是寶物、虛擬貨幣不是貨幣、殺死遊戲 NPC 不是殺人,顯難以期待一般國民能將電磁紀錄理解為法律保護的兒童。若將法律「兒少」的定義擴張到虛擬人物,對一般國民欠缺可預見性,將導致法律模糊不清,違背法明確性。

不符合同法體系解釋

「解釋法律時要遵從、維護法律的體系,使同一用語、意義統一,且不同階層的法律規範不得相互抵觸。」


法律解釋應保持一致性,以維護法律體系的完整性。在同一部法律中,對於「兒童」及「少年」的定義應當具有連貫性。在同法其他條文(例如禁止兒少坐檯陪酒或涉及色情之伴遊)已將「兒童」「少年」明確指向實際存在的自然人,不應在其他條文又將「兒少」概念納入虛擬二次元,否則將導致同一名詞在同一部法律定義不一。

刑法不能隨意類推適用


或有人指出:虛擬兒少色情會導致實體兒少色情,所以規範實體兒少色情的法律也能擴展到虛擬兒少色情。


然而刑法對於犯罪的不同階段,如已遂、未遂或教唆犯罪等,都必須分別明文規定,才能處罰罪犯。如果沒有法律明確規定,對已遂犯的規定不能處罰未遂、適用於未遂的規定也不能處罰教唆犯罪。


因此退萬步言,即使假設所有虛擬色情都以煽惑他人犯罪為目的,且哪些屬於色情由衛道人士認定。政府將針對已遂、未遂犯罪的規範,套用到教唆、煽動犯罪上,仍然是恣意擴張解釋,難稱正當。更何況二次元是否會導致真人犯罪,也需要實證證明,非 NCC 說了算。

結論


將「虛擬人物」納入「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所定義的兒童、少年,有極為嚴重的過失。包括使一般人無法預見,違背明確性。導致與同法其他條文(如禁止兒少坐檯陪酒)「兒少」為真人的定義錯亂矛盾。假衛道之名以刑法處罰法律該法未納入的教唆犯、煽動犯(假設二次元真的導致犯罪),實質上為擴張解釋刑法,違背罪刑法定,侵害國民人權。


若政府認為法律必須防止色情流通,遏止對兒童及少年的性幻想,我國刑法「妨害風化罪」已有所規範。若認為現行法律不足以達成預期效果,應透過立法程序修法解決,而非以逾越法律規定,扭曲解釋法律的方式為之。濫權的政府,恐怕比愛看二次元色圖的噁男更危險。

全文連結

星期日, 7月 10, 2022

醫療人員寫程式有用嗎?

 改自 ptt 的發文

以個人經驗來說,醫療人會點程式有沒有用?個人經驗是有的,我自己弄的東西:

關鍵字搜尋引擎

有引擎前,蒐集 case 主要靠自己作筆記。有引擎後 keyword 和查詢條件丟下去 case就噴出來。可能辛苦作筆記收了不曉得多久才能收一兩百個,引擎只要用正確的搜尋條件一分鐘就生出一千個。

查資料自動化

最近做回溯研究收案超過兩千個。這幾天弄出 RPA 機器人可以自動填病歷號查資料,申請通過正式上線。一樣的事情,別人可能要弄經費、請助理、花不知道多久搞定。我自己做可能電腦多開幾個晚上還不用想辦法找錢。

各種自動化和改善工作流程

學會 Autohotkey,可以打 fu 自動變成 Advise follow-up,一鍵自動從其他表單帶入資料、一鍵文字自動排版...

隨著技能樹越來越深廣,能做的事情還能越來越炫炮,例如



幫普通表單程式加上改字型、拼字檢查、自動完成、顏色佈景...等功能。潛在應用的地方很多,例如 HIS 或 RIS 各式表單程式。

以前會想:這種事委託專門單位、學校、或是外包廠商不就能做?自己會的價值在哪裡?

後來發現專門單位可以非常忙,手上待處理的案件可以到四位數。需求如果對全院不夠重要、急迫不一定能可以做,可以做也可能要排隊,排隊成功程式開始做也可能要反覆修改處理眉角問題,每次修改可能又是另一個循環。學校或外包廠商做,要想辦法弄資源,弄計畫、請經費、etc,一個程式綁一堆東西,原始碼還可能在別人手上、以後只能一直投入。自己弄就沒有上述一堆問題、程式想改就開記事本改就好。       


「又快又好」是可能形成價值的。以大規模撈 case 查資料做回溯性研究為例,別人流程是:

1. 寫申請單委託資訊單位
2. 花時間排隊(可以等很久
3. 得到結果,發現眉角問題、協商修正 * N(用 nodule 查結果 Nodule、nodlue 沒撈到 etc.)
4. 請助理一筆筆查資料整理
5. 生成那張跑統計的 Excel 表格。

而如果都能自己做呢?可能 IRB 通過的當天,下班前搜尋引擎就把 case 列出來了。然後多花幾個晚上用機器人把資料查好。最後用 python 字串、報表分析,很快就能統計好大部分資料,這時候可能別人還在排隊。大幅改善效率,就能大幅降低投入成本和時間,就能顯著提高研究成功率。這時哪怕作為醫療人員和研究者的本職技能都不頂尖,別人也會願意合作。
                                                               
就算一時做不了這些事,起碼也能讓自己上班更輕鬆。別人花時間按 Enter 和空白幫報告排版還是從其他系統抄數字,你一鍵就無腦完成,更快下班不好嗎?如果喜歡寫,替自己節省精力,創造機會的同時還能做喜歡的事,緩解 burnout 不香嗎?

所以如果本來就有寫程式的興趣,可以繼續鑽研深入,然後設法找自己周圍有必要但別人顧不到的事,遵循法規、看好政治和環境允許的限度,抓準機會切進去,programming skill 不會虧待我們。

至於學哪些語言,我是學 Python 和 Autohotkey 為主。AHK 主攻辦公室自動化,Python 補一些 AHK 不好做的事情,例如運用瀏覽器自動化測試套件自動點頁面之類。Python 也可以銜接 Machine Learning 和 Deep learning。另外零碎玩過一些 Rust、C/C++、PHP 之類的東西,但這些對醫療職業可能就不那麼直接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數學,有後悔沒趁年輕的時候學好數學,最近鑽研 Deep learning 和統計都遇到數學的檻,回頭補同濟的高等數學。結果現在奔四體質變差很多,用腦一多就 tinnitus 甚至 vertigo,而且有些基礎的東西忘了還要「復健」。所以如果還在學校,學習數學其實是好選擇。程式語法那些在有明確目的的情形下快速入門不難,但數學就不行。線性代數和微積分剛好也是現在 deep learning 會用到的東西。  

全文連結

星期日, 10月 17, 2021

土炮、搜尋引擎、血淚

 用自己做的搜尋引擎幫自己查資料真的很有感

一切從念研究所開始,唸研究所時希望「一魚多吃」,最好弄一套題目又可以畢業又可可以實際使用,那時公司需要搜尋引擎和 GIS,不過只有「GIS 和搜尋引擎」沒有研究所該有的水準,所以改成「GIS、搜尋引擎搭配大數據架構」,從架構規劃就加了複雜度,CodeIgniter/PHP 其實只是前端,收到 search term 後寫到 Apache Kafka,再 dispatch 到 Apache Spark ,做完平行處理再合併結果。

然後一連串慘劇就來了。所方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幫忙,人力方面只剩 0.5 人還是個外行(我),project 因為加了各種「賣點」無論架構和程式碼都嚴重肥大、失控,遠超 0.5 外行人可以吃下的程度,但我已經在高層們面前開了支票做這件事情。

公司方爭取資料也遇到嚴重瓶頸,業務資料具備敏感性,走正規流程詢問過公司專業法律人士確認法律上可以做,層層取得同意。同意後還是在資訊單位排單約「一年」才得到拋轉程式,資訊單位真的很忙。

畢業後痛定思痛,程式大規模重構。這次純從實用、好寫出發,不考量「研究賣點」也不考慮其他 team member 維護(反正也沒有 team member),程式碼全砍,放棄了 CodeIgniter 用 Laravel 重寫,Kafka、Spark 也砍掉了。

程式重構和拿到資料後,Project 起死回生。重生的系統本質是套殼的 Elasticsearch,前端用快樂的 Jquery 搭 Bootstrap(攤手),後端 Laravel/PHP,搜尋核心業務邏輯用 Python。系統規模約三至四萬行,加上 JSON 和 CSV 則一百萬行(驚喜)。PHP 和 Python 的手寫 code 有作到 100% 測試涵蓋,linting、CI/CD 沒上,總之程式會動就好 orz

搜尋採用批次處理。Laravel/PHP 接到 search term 送到 message queue (DB 用資料表模擬)後馬上返回,後端 python 批次做完查詢後保存結果。使用者送出查詢後可關掉頁面隨時回來「讀檔」。資料拋轉則是用神奇的 Autohotkey!(因為公司提供的拋轉程式是 VB.Net Windows form 應用程式 :D)


今日新系統今天迎來第一個真正的搜尋業務,就是幫我週二的 morning meeting 找案例 XD。輸入複雜的 search criteria 後看系統載入、返回結果,覺得系統該死的難用的同時也有恍惚感和滄桑感。


前面的路還有很長,系統還只有分公司資料,當初答應的 GIS 也還沒重構完成,未來再慢慢補齊功能,並爭取匯入完整資料,期待有一天正式上線吧。

這應該是我做過規模最大、最坑的 side project 了(吐血)









全文連結

星期二, 3月 29, 2016

關於廢除死刑

修改自己 ptt 的文。

很多人,甚至支持死刑的人都把死刑當成報仇。但其實死刑不是復仇。死刑是用與罪相當的刑罰,不帶仇恨,嚴肅而莊嚴的否定罪惡。

死刑的意義在於刑罰的公平,「罪刑相當」。犯罪的「罪」與制裁的「刑」必須相當,秩序才能為人信服,罪惡越重要罰越重,否則難以服人。舉例:

1. 公司如果監守自盜偷錢,跟上班遲到罰一樣重,大家服不服?

2. 學校烙人打人跟上課打瞌睡罰一樣重,學生服不服?

而面對惡劣傷害人命的時候,「正因為生命無可取代,在正義的天平上只能以生命平衡生命」(康德)。就是因為生命貴重,除了生命之外沒有任何「罰」與罪犯的「罪」相等所以執行死刑。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做錯事,要情形越惡劣罰越重,不然沒有人會願意遵守規矩。怎麼遇到了惡劣殺人的時候,腦筋就忽然轉彎了呢?

老師會把作弊的學生記大過或是退學,不是因為要對學生以牙還牙,要對學生用漢摩拉比法典,而是學生太惡劣,不這樣做,無以表示對錯誤行為的否定,無法肯定秩序,無法維護校規之威信,會讓認真遵守校規的學生對校規的信心產生動搖,覺得遵守校規是傻瓜。所以將學生退學就算老師會因此流淚,該做也是得做。

最後,引一段鄭捷的判決書,證明這理論不是我發明的
----------------------------------------------------
檢察官請求對被告鄭捷處以死刑,核屬罪刑相當,合乎法律之目的,且無違背內部性界限,亦無權利濫用之違法,更無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公平正義等法則,爰分別量處如附表編號1 至4 所示之死刑,並均宣告褫奪公權終身,以彰顯國法尊嚴並維護法治、保障社會安全
----------------------------------------------------
為什麼要用死刑?因為面對極惡的罪,不用同等的刑罰,會無法「彰顯國法尊嚴並維護法治」讓百姓覺得法律不公平都偏袒壞人,民眾一旦開始瞧不起法律,那「保障社會安全」就做不到了





-----

關於廢除死刑,個人以為死刑只是一種工具:執行死刑不是因為愛殺罪犯,而是因為罪刑不相當會動搖法律威信動搖民信,簡單講「不是勞子愛殺人,而是不殺服不了人」

所以要廢除死刑,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須要有能讓人信服,代替死刑解決問題的新方案。

打個比方:老闆把偷錢的員工開除,不是因為老闆恨他,是因為如果不開除,公司上下沒有人會服公司的規矩,如果有人能想出某個神奇的方案,不開除偷錢的員工也能維護公司的風氣,那老闆也樂得不開除員工傷大家和氣,前提是這種方法確實存在。

但這種「替代方案廢死法」,必須先提出可行方案(但很遺憾,我認為目前能替代死刑服眾的全國性方案實質上不存在),讓眾人接受這方案能有效替代死刑,不會不能服眾,讓民眾產生「法律都在偏袒壞人,壞人殺人我們還要養他」這種對法律不服氣的心理,先對話讓大多數國民同意,再廢除死刑。絕對不是現在「精英」不修法,不以理服人,就直接「我精英才懂,你們在座支持死刑的都是OO」霸王硬上弓強行停止執行死刑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做法。 全文連結

星期日, 2月 16, 2014

CPPGM

http://www.cppgm.org/

這陣子除了工作以外,最有意義的活動就是參加了CPPGM,挑戰一人徒手打造standard compliant C++ toolchain。不需要做優化,只針對linux x64 platform,但禁一切3rd party code的使用,只能用GCC和GCC附帶的東西。這和一人帶一把小刀去和整個軍隊單挑一樣愚蠢,可是我還是很熱血的報了。還支撐到PA7通過....

最後陣亡並不是因為PA8時間到寫不出來,而是因為累了,加上要去國外報paper,準備專科考試等眾多因素,實在沒辦法挪出多餘的時間和體力去應付這需求越來越膨脹的怪物。

活動只有越變越難,一開始是寫tokenizer之類的小東西,後來慢慢把整個preprocessor弄出來,接下來開始parse完整的C++ grammar,然後PA7開始慢慢加入syntax analysis。我掛掉的PA8是要求模擬linking產生fake image。接下來的題目是真正的code generation和完整實作C++除了STL以外的東西(statement, expression, class, template....要產生Linux X64 ELF的樣子QQ)。

PA1在寫tokenizer的時候,自己去Google了paper把regular expression自己實作出來,覺得好有挑戰性啊XD。開始做preprocessor的時候又覺得照paper寫regular expression相比之下是無腦小事。開始寫parser generator的時候又覺得前面並沒那麼難。開始做name lookup, 抓ambiguity這些事的時候,又覺得寫parser generator其實也挺快樂的XD。開始產生fake image的時候就累了,退出orz

最後的結果,扣掉中間一些小單元測試和parser generator生出來的code的話,約一萬八千行,加上parser generator幫我生的code就三萬行,其實只能算中規模的C++ project,跟GCC幾百萬行比起來真是遜爆了XD

做CPPGM收穫不少,首先,雖然這個大師課並沒有老師手把手的教東西,不過確實也學到很多。寫的過程中,畢生所有知道的design pattern還有技巧全部都用上了,至少在code成長到一萬八千行,每個unit的藕合性等等還可以看,debug起來還不至於陷入無底深淵。C++、除錯、程式架構的功力算是有長足的進步。再來,寫CPPGM填補了我內心中當初想走二類組的願望。不只讓人體驗到寫程式,還體驗到吐出來XD。現在內心的「不甘願」確實少了很多XD

CPPGM寫作過程之中也再度發現自己的罩門:我對advance c++、除錯、組合語言,作業系統等認知不足。我從頭到尾都用cout在debug,gdb完全不會用。但cout debug法只要project稍微一大就會遇到很多困難。現在程式架構清楚的時候還勉強堪用。以後把expression, statement, class, template那些全加進來應該就會完全不夠。對作業系統和組合語言不懂,將來做code generation的時候應該會無比困難。不熟template,以後做相關功能的時候應該就會吃鱉,放下CPPGM以後,鑽研advance C++,除錯,組語,作業系統...的慾望大了不少。


放棄CPPGM雖然可惜,不過人生也恢復成彩色的。突然有好多時間和體力可以在家做醫院的事情,有好多閒情逸致可以看技術書籍,卡通和漫畫,好多時間彈鋼琴XD,但也同時伴隨著失去目標的迷茫感。接下來要挑戰甚麼呢? 全文連結

星期日, 12月 29, 2013

醫療崩潰 不尊重專業也是病因


今日聯合報民意論壇,有人指出醫師成長,是「政府投入、病患給與成長、學習機會」,所以醫師是「公共財」。看了真是毛骨悚然。我甚麼時候成了別人的財產了?

專業受到外來幫忙,不代表自己沒有付出。若無顧客反應,可口可樂很難有成功配方。若無國家環境,台積電能很難成為晶圓代工龍頭。無台灣人支持,統一企業不會順利成長。若受環境幫忙就算公共財,自己的辛苦努力都不算。那台積電和可口可樂秘方應該也是公共財。小民缺錢,不知道政府能不能發幾張台積電股票給我過好年?

極少數人對專業人員毫不尊重。醫護自發的,額外的付出奉獻,全部當成欠他的,讓醫護奉獻的心貼在冷屁股上,也是醫療崩壞原因之一。人是互相的,君之視臣如草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有人把醫護當財產看,那醫護把他當鈔票看,也只是剛好而已。
全文連結

星期六, 1月 01, 2011

放射科一個月

當了住院醫師之後時間真的過得很快,一個月一下子就過去了。

第一個月可說是悽慘無比。之前PTGBD contrast打到病人肚子裡,還好是water soluable contrast所以沒事。但不久後一個LGI爆炸就沒那麼幸運了,病人打Tazocin收上去...

第一個月就接觸到不少檢查,LGI、arthrogram、HSG、VCUG、PTCD PTGBD t-tube cholangiogram。一開始全部的檢查都很不順,到現在大部分都還好,只剩下萬惡LGI。

打星海的時候我從來不打多線空降,因為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檢查台上,要同時注意病人有沒有跌倒頭暈發生意外,還要注意螢幕上Barium有沒有從想照的地方移開,要在Fluoroscope腦中即時構圖出病人大腸的3D走向(一堆病人切過left hemi、right hemi,或是年紀大多了一圈腸子還打結,根本不能套解剖學知識),病人有lesion要螢幕上即時抓到,然後想病人等一下怎麼轉位倒藥把要看的東西清楚的顯示在螢幕上照下來。而這一切都有時間限制,時間太久了病人腸子的藥會乾掉檢查會不準、病人會不耐煩老人家身體會受不了、下一台要做的病人會等太久、病人輻射量會吃太多...。所以那些要注意的事情,是在病人一邊翻身,螢幕上Fluoroscope即時動態改變下同時完成。

當初當Intern看學長做LGI覺得很簡單,自己去做才發現多線操作和立體構圖意外的糟,下場就是做檢查周圍會嘆氣,一台要花別人的兩三倍時間,別人一台二十分鐘我一台一小時還結果很差。往好處想就是我練一個禮拜就和練一個月一樣厲害。主治醫師表示:「不管任何檢查,病人安全最重要」「會整個人focus在一個點上完全鑽進去,是你的優點也是缺點。但是做我們這一行不能這樣.....」

下個月要開始值班,打Chest CT abdominal CT plain film還要回答急診問片幫忙做檢查etc.。希望能順利一點。 全文連結

星期日, 12月 12, 2010

護士不能娶的理由(轉貼) -- 因為護士太慘

第一護士老婆不懂浪漫


學醫的人,對人體的瞭解太為透徹,少了一層朦朦朧朧的美感,她看你的眼光不僅不夠藝術,還會很快地發現你身體或者生理上的缺陷或者瑕疵。(反駁:這樣才好 為你身體著想 你可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以後才和他一起白頭偕老)護士老婆會在你帶她去吃燭光晚餐時突然和你聊起她的病人的病情。(你也可以和她約法三章 說請她不要趁燭光晚餐聊病人的事 但其他有時候你還是要聽他抱怨一下你是他的訴苦對象嘛)


第二、護士老婆不懂得照顧人
不要以為學醫的人一定會對你的身體照顧得無微不至,事實上,她看得太多病得厲害的人了(見怪不怪),你抱怨說你不舒服,她可能會漫不經心地告訴你休息一下就好,或者叫你隨便找點什麼藥吃,你真的生病了,你也別指望她噓寒問暖,你得學會自己照顧自己,因為她永遠有比你嚴重得多的病人。(你真的生病 他一定比其他人更關心你 誰叫你是他最愛的人  還有一點 她會比其他老婆更早發現你的徵狀 會記在心理然後偷偷去問醫生 誰說他不關心你)

第三、護士老婆在家裏一般都很懶
也許是因為在醫院過於辛苦,一回到家往沙發上一躺,等著你開飯,別以為吃完飯她會幫你收拾碗筷,她會紋絲不動地坐在那裏,找張報紙看看,是去看看電視,雖然你一肚子火,但是想到她連上了十幾個小時的手術,或者剛剛值了主任的班,也就不忍心說什麼了。(這點就要請你們多多體諒囉 是真的很累 如果有連休一定也會整理家裡的 而且你看不下去 不會自己做嗎  他會更加愛你 還會跟同事炫耀 更加鞏固你是好老公的地位 畢竟老婆是娶來疼的又不是娶來當菲傭)

第四、護士老婆讓你不敢有點花心
她們通常勤於觀察,注意到各個方面的細節並將資料分析總結。從細節中發現重大問題,因此如果你有點花心,很難瞞得過她們犀利的觀察力。(錯了 她們每天忙上班 累都累死 除非真的很誇張 偷吃又不擦嘴愛留證據 還有愛她 就不要做對不起她的事啊)

五、不同科室地護士老婆還各有各的弊病

像外科的護士不拘小節(不好嗎),骨科的護士粗魯(哪會啊), 內科的護士瑣碎(慢性病啊就多念一點吧),婦產科的護士強悍(誰說),兒科的護士虛偽(明明就是沒有娃娃音會被小孩子排斥 是被逼得好不好),耳鼻喉科的護士敷衍(哪一方面),精神科的護士歇斯底理(是因為病人啊),傳染科的護士潔癖(為了家人好),急診的護士衝動(拜託一天有多少人啊 動作當然要快)加護病房的護士自大(我無法理解)安養院的護士暴力(這是個人問題吧)公共衛生的護士吹毛求疵(何以見得),整形科的護士全身都是假的(欸欸欸 這是因為男人愛吧 還嫌 還不是取悅男人 去看我的奶子論 氣)這些,你可得有心理準備才行。(拜託 這些都是因人而異吧)
第六、護士老婆的身體都不會很好
工作的壓力和辛勞可能使青春美貌更快的溜走。不要以為醫生就一定很懂得保養,事實上,大多數出身於臨床醫學的醫生們,學校只教會了她如何治病,卻沒有教她們如何防病,另一方面,繁重緊張的工作,使她們承受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長時間的工作以及焦慮、緊張的心情使她們比一般人更容易得胃潰瘍、高血壓。(那又怎樣? 你們不會更花時間多關心她們嗎? 同樣都是女人 護士為什麼非得是女強人 不能生病?)


第七、護士老婆的脾氣不好
在中國這樣醫療體制下,繁重的工作,醫療高風險所帶來的壓力,面對病人,護士得像對"上帝"般的尊重,回到家裏,需要發洩一下,當然要翻身當主人,你難道還能指望她回到家對你溫柔體貼,甚至低三下四做小鳥依人狀?你要習慣性的接受時而出現的"河東獅吼"。(忍耐一下會怎樣嗎? 只有護士才會? 別人不會這樣嗎? 你們就不會? 是要互相體諒的好嗎)但……外加幾點

請再往下看

這就是護理人員每天的日子,不誇張,因為每天真實上演

1.隨CALL要隨到,手機不可關機或沒電,不然上司以為你是故意,而且還會說錢賺那麼多不會買好一點手機。

2.准假唯一理由你家有死人(這是我上司說的,不要懷疑我有很多證人)。

3.放假要上課,你若沒到小心你的狗命,太累睡過頭視同故意沒到。

4.常換單位叫訓練。

5.照顧嚴重傳染病是平常,不去想離職叫侮辱天職(甚麼是天職有誰能夠告訴我,因為我只知道死了叫因公殉職)。

6.不去唸二技或碩士叫不求上進,真的很符合護理人員的心聲,尤其是ICU的!

7.連續上班六天休息一天放假那天多半在床上昏睡。

8.萬一早上七點下班放假,常常接著上隔天白班,這樣也算放假一天。

9.每個月放假,假日要輪流放,有時候忘了預約假日還會沒有。

10.上班一定要輪三班,除非懷孕或生完小孩一年,沒結婚或生不出來的就算妳活該 (就算你有三個小孩一樣輪三班,參照第1.2點,誰管你有沒有得休息)。

11.超時工作沒有加班費,誰叫妳的班叫"責任制"。

12.做了好幾年,年休還不給妳一次拿完,最多也才半個月。

13.上班要忍受醫師的壞脾氣。

14.上班要記得每一個醫師戴幾號手套、用幾號刀片。

15.醫師罵了不還口,其他單位掛你電話自己倒楣。

16.病房白班照顧9個病人,小夜照顧12個病人,大夜照顧15-20個病人,  除了病人要顧,家屬也要照顧到,只要一個病人有狀況就等著加班。

17.加護病房照顧2-3個病人,只要一個有狀況就別想吃飯、上廁所,更別提有兩個病人又要接一個新病人 (我建議ICU小姐應該routine吃UTI藥物,以免發作時,不但班照上還得受苦)。

18.照顧病人以外還要做文書工作、品管標準、在職教育、儀器保養、服務態度、專案報告、創新等工作, 這些除了開會以外是不會補時間算加班的,開會寫作業時間都是用放假日或上班前後 (而且要求你一定要升等晉級N3.N4,但是就算千辛萬苦寫了報告照樣升不了主管啊)。

19.沒有家屬照顧的病人,吃喝拉撒都是妳要負責,別說還不只一個。

20.有家屬照顧病人還要拜託家屬幫忙,還要一起騙病人不嚴重,病人不合作只好綁起來……還怪我們沒耐心。

21.病人喜歡亂拔點滴、管線,要被醫師唸,重打還要被家屬說沒多注意、打太久被唸、太痛被唸,不好打還被嫌技術差。

22.病人太躁動被約束怪妳沒愛心。

23.體諒病人被綁不舒服,鬆綁後,病人跟你保證不亂扯管子,管子掉了你要寫意外報告要扣薪水 (同情敵人就是對自己殘忍)。

24.上班太忙吃不到飯,不能補時數,還怪妳怎麼不去吃飯不訂便當。

25.難得有放假,單位徵召不想回去要被扣績效。

26.護士節不列入補假,還要上台表演讓大家笑。

27.感冒生病只要沒住院都要上班,更別提拉肚子幾十次。

28.新進人員要千留萬留,免得走了又要重帶一次。

29.新人剛上班一定要讓她吃飯,儘管他的病人狀況不好,你的病人狀況更爛,.還是要扛下來讓她去吃免得她想離職。

30.在醫院待十年也當不到小組長、護理長很正常。

31.沒有男朋友算很普通。

32.婚姻不幸福,要負責整個家族成員健康,很常見。

33.下夜班還要陪家人看門診,照顧生病的家人很應該。

34.遠親近鄰打電話問你病情一定要熱心回答。

35.跟你的專業科別差十萬八千里的問題不可以說不知道。

36.有病被詢問,說:看醫生去,就被唸沒愛心。

37.問完問題,回答:沒關係。還跟你說:你確定?不用看醫生嗎?

38.各樣疑難雜症一定要變出藥來……免費大贈送。

39.醫院有幾十個病房、幾百個護士……說出你的名字人家一定要知道。

40.醫院有幾十幾百個醫師你都要認識,隨時去拉關係。

41.上班有愛心耐心,下班只要口氣不夠好就會被唸:你這樣怎麼照顧病人啊? 一定會被告。

洋洋灑灑一大堆……誰說護士是白衣天使觀音大士?


大家知道在台灣一個護士如果不在公家醫院、不輪夜班,一個月的薪資平均是多少嗎?……大約是32500元。或許對一些護士來說,這還要幾年的年資才有的薪資。你們會想"3萬多是平均月所得啊,有啥好抱怨的?"。相信有住過院的人會知道,要找到醫生要排時間,要找護士,只需要把床頭的鈕壓下去,沒多久,就有一個穿著白衣服的人來到你的床邊。而醫生5點半下班,有事明天請早。但是如果你要換病人服、要換床單、要換尿布、要喝杯水、甚至是馬桶不通,你24小時都可以找到護士。不管在任何執行醫療行為的場合,永遠都會有護士在。在急診,是護士先把傷口處理好才請醫生縫合。在開刀房,是護士事先把器械準備好,並且遞上正確的器械給醫生,讓他幫你動刀。在病房,是護士最先詢問你的病情,告知醫生請醫生到病房看你。在門診,是護士最先接待你,幫你準備病歷,之後醫生才看病。有哪些場合是只有醫生但沒有護士的嗎?但這些護士的薪資卻只是5點半準時走人的醫生的1/5〈甚至更少〉又有人說"醫生要唸7年啊,當然錢要比較多……"。你可知道現在護士也需要大學畢業,如果再加上唸護校的3年,我所花費的時間決不比醫生少……這幾年國外護士荒,如果我要移民,絕對比醫生要快,各位知道會啥嗎?因為護士工作太辛苦了,他們都不願意。而且在國外護士和醫生的社會經濟地位是一樣高的,護士每天上班只要4-6小時,每次照顧的病人數約6-8位,每個月薪水約2500-3000元美金。我們每天上班8-9小時,每次照顧的病人數約15-20位,所以我照顧這些病人平均是25-40分鐘,期間不扣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這就是國外醫療贏過我們的地方,他們讓護士可以分配更多的時間照顧病人。而且所得到的尊重是和醫生相同的。


從來只有聽人家說"某某醫院的醫生醫術很厲害,要看病去找他",卻從來沒聽人說"某某醫院的護士照顧的很周到,需要住院去找他",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得到疾病時,你希望可以痊癒,而且真的痊癒時,滿心的高興,當然會去感謝那讓你痊癒的人。但在病程的痛苦中,看似不起眼的動作(如:熱敷啊、拍背啊、更衣啊、給藥等)卻覺得理所當然。

看完這篇留言,希望下次當你接受護理人員的幫助時,不要忘了給予尊重

P.S.生病時,別人還會問你說"護士也會生病喔?"

真的真的太寫實了,寫得真好,大家努力傳

看最後可不可以傳到公會(或是總統府)去

我告訴你:這工作根本不是人幹的!!

-------------------------------------------------------------------------------------------------------------------------------------------

當初看到這篇文,真的好想哭,現在更讓我覺得台灣的護士真的好辛苦平常上班累得要死,下班後要留下來「寫作業」,假日還要去醫院上課有的時候白班上完還要接大夜,這樣說大家可能不了解,我來解說一下通常白班上班時間是八點到四、五點,大夜則是晚上十二點到早上八點等於你只有七、八個小時可以休息但通常白班都會有病人出狀況而延遲下班的情形假設沒有狀況發生,八個小時你能幹嘛?扣掉交通時間、吃飯、洗澡,了不起剩六小時可以睡,住遠一點的更可憐有人會說醫院有宿舍便宜又方便幹嘛不住?但事實上是,姐姐有個同事住醫院宿舍,室友是上大夜班的學姊那位學姊很淺眠,一點聲音就會被吵醒所以姐姐的同事每天白班下班,都得到附近亂晃直到十點才能回宿舍住外面?醫院附近又是很貴的地段,你要幫忙出錢嗎?不到六個小時的睡眠,醒來又要值大夜班,完全打亂生理時鐘所以護士身體差真的不是沒原因,請別再說"護士也會生病喔"這種話護士也是人,不是無敵鐵金剛,也是需要休息的

由於工作的不人性,很多優秀的護理人員都想要離職了但醫院的態度還是:不能適應的就離開,反正不差你一個!(這是真的)(又要照顧品質好,又要我們一次照顧十幾二十個,當我們是神啊?!)再這樣下去,真的只能奉勸大家最好不要生病不然,在醫院你們會碰到不得已、混日子、對醫學一知半解的護理人員因為好的護理人員都走光了……

在ICU(加護病房)有個學姐發燒燒到39℃還是得上大夜班燒到整個人迷糊了,事情幾乎是同組的另一個學姐擔起畢竟是ICU,病菌比一般病房多上許多,抵抗力一弱就容易生病三天兩頭就聽說這個學姊感冒那個學姊發燒,大病不斷小病連連

很多人都會說:當護士好啊~薪水很多!長輩尤其愛說:現在哪個工作薪水像護士這麼多?不然就說:各行各業都有辛苦的地方,至少你們薪水比別人高不是說其他行業不辛苦,但那跟工作量完全不成正比的薪水是拿命換來的換作是你你要嗎?


就像很多人看待空姐一樣,覺得空姐就是每天都穿著光鮮亮麗扭著屁股在飛機上走來走去,端個盤子送個餐點,就有高薪還有不少豔遇而且男人對空姐又有一種遐想,所以很容易交到男朋友但殊不知空姐因為時差的關係作息不正常,生理時鐘一樣很亂要推重得要死的餐車和行李,艷遇很少還要被乘客吃豆腐男友不好交還容易被劈,因為長期四處飛來飛去被劈都還不知情護士也是相同的道理,唉,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

除了醫生都是五點半下班以外,其他真的中肯XD(我怎麼都八九點才走啊?)。外國扛人命的工作會有高薪不是沒原因的。繼續拿健保、愛心、醫德來壓榨、亂搞,不知道台灣醫療還能走多遠? 全文連結

星期三, 10月 03, 2007

直銷之我見

直銷陷阱談:

連結一
連結二
連結三
連結四
連結五

直銷和老鼠會
簡介直銷的PPT

維基百科對於直銷的說法也很簡單扼要,連結在這裡

最近直銷的問題鬧的很大,加上我曾經被某直銷公司拉過(不過我懸崖勒馬,沒掉進去,請看直銷公司之嘴炮大師遭遇記)。激起了我對「直銷」的起源,是否必然為老鼠會等,有了研究的興趣。聯合報剛好有一篇社論,也點出了對「直銷」的很多質疑。經過在ptt DirectSales版的爬文和網路上的法規研究等。我嘗試做了一些結論XD

先來說說老鼠會吧。所謂的老鼠會,就是有一個公司,公司有所謂的「上線」,「上線」每拉一個「下線」進入公司,「下線」就要支付一定數量的金錢(可能以入會費、產品體驗、業績引誘等方式呈現)給予公司,而「上線」可以從「下線」的加入中獲得報酬。這個模式的問題是:假如下線加入以後沒有拉到他自己的下線,那麼該下線加入組織的金錢就會有去無回。最近某直銷公司的問題就屬於此例。很多學生被「月入百萬」的口號以及大量的洗腦課程洗腦,花費大筆金錢(可能是入會費,產品購買費)加入直銷公司,但這些錢最後都變成上線的月入百萬和雙逼跑車,而這些學生可能得落得死命打工還現金卡的下場。

老鼠會的模式可以比喻成吸血鬼:元祖吸血鬼可以吸取活人的鮮血。被吸血的活人會失去血液變成虛弱的吸血鬼,但虛弱吸血鬼假如咬到其他的活人。該虛弱吸血鬼就會變成健康的吸血鬼,咬越多活人就越強壯。這個模式下來固然會有不少人變成比活人強大很多的超級吸血鬼(藍鑽XD),但絕大多數被咬過的人,都吸不到血變成了倒在路邊的乾屍(在麥當勞值大夜班還卡債的)。

至於所謂「正派」的直銷公司是什麼?有好產品,為甚麼不開店舖算了?理由是這樣的:假設一個百貨公司的貨櫃可以吸引一千個顧客,而一個直銷員只能拉到五個顧客以及一兩個下線。雖然一個直銷員接觸的顧客可能比較少,但直銷員會有下線,下線又有自己的下線,下線的下線又會有他們的下線。就像在棋盤的第一格擺一粒米,然後下一個格子擺上個格子的兩倍,第六十四格的米就會連倉庫都裝不下。也就是直銷只要代數夠大,那他們的接觸面積是有可能超過專櫃公司的。這時候直銷的優勢:不必廣告費,不必店面費,就能勝過開店面了。而且直銷把銷售網路建築在社會網路之上還有更其他優勢。像是在地廣人稀的美國,由分散在社會各個角落,有地域關係、融入當地社會的直銷員來做宅配和售後服務,成本就比由店面來做一樣的事情低。

那如何分別正派的直銷公司和老鼠會呢?老鼠會的獲利模式在於從下線吸取金錢,而正派直銷的獲利模式在於用下線擴大接觸面積,接觸更多顧客以賣出更多產品,是從顧客賺錢。故可以定義:一個銷售員的收入,從他個人販賣產品來的佣金,稱為A,從下線來的,稱為B。銷售員的收入就是A+B。如果B的大小小於A(維基百科說A:B不可超過7:3),則該公司屬於老鼠會的機率就較低。

如果B大於A,該公司為老鼠會的機會則較高。但這下面還可以進行分類。這裡可以再定義:直銷公司的直銷員構成的人類群體稱為「公司內部」,沒有加入直銷公司的社會大眾稱為「一般大眾」。假如一個直銷員的「下線獎金」,絕大多數來自於「公司內部」的貢獻(如下線繳的入會費,下線為了衝業績囤積的貨品),則該公司幾乎可以說就是老鼠會了。但假如「下線獎金」絕大多數來自於下線把產品賣給「一般大眾」,則該公司是老鼠會的可能性則降低(所以說,一個直銷公司假如下線的代數太多,下線產品的販賣價格比市價還高,他可能還是老鼠會。正派的直銷公司會限制代數,或甚至只能從母公司進貨的)。

但如果一個直銷公司,其直銷員的「下線獎金」雖然大多數來自於「一般大眾」的購買。但產品沒有保障(比如推銷靈骨塔或沒有認證的有機蔬菜),產品沒有售後服務,沒有經過檢驗,不能退貨等。那這家公司還是害人的公司,只是坑殺對象從下線換成社會大眾而已。相對的,如果一家公司又有一定的規模和資產,產品也有檢驗和信譽,甚至在母公司股票都上市了,那他可能就比較不是老鼠會。不過台灣很多公司其實都介於純正派公司和純老鼠會之間。以我自己來說,上次拉我的那加公司(不方便公佈名字),經過我Google的結果,其實該公司的資產真的還不少,而且是個道地的跨國企業。但他擴充下線的手法,還是使用了吸引無辜大學生(如:我XD)和「月入百萬」的洗腦手段,這些都比較偏向老鼠會坑殺下線在用的方法。直銷公司的惡名遠播,真的是其來有自啊。

保護正派的直銷公司,消滅老鼠會,淨化市場風氣,必須透過法令和企業良心的規範。比如中國大陸最近通過法律,規定直銷員的佣金必須全部來自於他個人的產品銷售,而且不得超過他銷售數字的30%,禁止收入會費或要求購買體驗產品,特別是禁止以下線的銷售數字作為佣金的基礎。從根本上杜絕了坑殺下線的可能,因為下線買再多上線收入都不會增加XD,(不過這樣也有問題:拉下線沒錢賺,憑甚麼要銷售員幫公司拉下線啊?這樣銷售組織的成長速度必定大受影響,接觸面積和公司獲利會大大減少,多層次銷售模式可是直銷公司的法寶啊)。其他的例子,比如有的公司規定:直銷員買進的貨物,賣出70%以前不得進貨,這樣比較不會有上線為了自己的獎金,威逼利誘下線買一堆貨害下線傾家蕩產,或是下線自己為了業績囤貨,結果賣不出去下場淒涼。另一個例子是下線進貨以後可以退貨,並且取回至少90%的進貨資金,也就是說下線發現自己快完蛋的時候可以退場不玩等。這些公司相對就正派些。

但不論是正派直銷和老鼠會都會有一個共同問題:直銷員會拿自己的親戚朋友作為推銷的對象,結果就是友情被當成銷售的工具,不論有沒有賺到錢,都永遠失去了友情。那直銷員能不能月入百萬啊?有可能,在純老鼠會或是半正派半老鼠會的直銷公司(如拉我的那家),只要心夠黑手夠狠,嘴炮和其他能力夠強,願意拋棄一切賺取金錢,那混久了還是有可能當到藍鑽月入百萬(但這樣的成功是建立在下線的屍體上!)。或是說待在正派的直銷公司,認真經營組織,努力推廣產品,等體系變大了以後也可以月入百萬,當然速度是遠遠不如坑殺下線來的快了。而且這種正派直銷要月入百萬,真的得一年當別人十年打拼,既然不用邪術,那當然就是有多少勞力和頭腦就賺多少錢,其勞心勞力和複雜困難,據說也是常人難以想像。

寫這麼多,結論是什麼?老實賺錢卡實在啦! 全文連結

星期日, 8月 26, 2007

直銷公司之嘴炮大師遭遇記

事情發生在昨天,故事的開端在於調皮的孩子,任性的DL,突然用MSN告訴我他想要知道台北06JVer2的綠色薩克需要花多少錢,急需我去台北車站地下街打聽情報,本來不願意去的我,在不斷解釋我會在台北火車站迷路抗議無效以後,無奈的只好順從DL的胡鬧,乖乖的幫他去找薩克了。

一開始,我以為所謂「台北地下街」應該是沿著台北車站捷運站2號出口那邊,沿著那些「X號,XX路出口」那邊走就可以找到,結果來回晃來晃去就是看不到鋼模販賣店,正當我心中納悶,意志動搖的時候,我看見了路邊有小姐在主持免費測量體重、BMI等的攤位,就當作休息,好玩去測了一下。

學習了四年的濟世救人之術還是有所差別,那位小姐熱心告訴我,說我BMI如何偏高的時候,一大堆的公式和數字,很多都是精簡版公式,其實不準,數字也很多只是概略的,而BMI他的算法,由於小姐還問了我身高,所以想必BMI只是體重除以身高公尺平方這種概略的估計法吧。總之重點不在那邊,我和那位小姐順路聊起天來,她問我科系,我如實的招出了我是醫學生,我想一切的陰謀就是從這個點開始,而我絲毫沒有察覺。

事後回想,那位小姐很巧妙的,利用我自己的話鋒轉移我自己的焦點,偷天換日把聊天的中心點轉移到什麼科的醫生比較好賺錢,什麼科風險大,這時候我還沒察覺那位小姐的詭計,我只是抱著「醫生並不是每個都可以輕輕鬆鬆月入五十萬,那些醫生是例外不是通案」的想法,試圖把我所知的醫界生態告訴一位其他職業者,試圖化解一些沈積多年的誤會而已。乍看下那位小姐只是附和我的話,主導話題的是我,但實際上那位小姐一直遵循著「以靜制動,犯應即仆」的內家秘訣,一步步的把話題轉到她想要的戰場。

後來話題進入到皮膚保養品了,印象中是小姐說:其實醫生不一定都是辛苦賺錢吧?她認識很多醫生賣保養品,輕輕鬆鬆的賺錢耶。文章寫到這,我想一般智商正常的讀者已經可以看穿她的陰謀了,但我在開心講話的時候,理智核心只能發揮一成功能,大概只能支持我的嘴皮不斷的精確發出聲音而已,總之到這裡我完全踏入了陰暗的陷阱而不自知。

她跟我提到她們公司有在賣的保養品,聊啊聊的我講到說我也有用過,她就突然的把話題轉移到創業,她說我看的出來「頭腦聰明」,而且「口才流利」,都灌迷湯了,我卻還是沒有警覺到那位小姐其實是個披著人皮的.....,後來,她說她想介紹她們公司的產品,可是手上沒有DM,不過「剛好」她們公司就在附近,她過去拿DM給我,到了這裡,我想到的是:這位小姐可能希望我成為醫生以後可以幫她們的產品代言吧。結果當然不是這樣,「過去拿DM給我」也只是個遁詞,兩分鐘以後就「啊,要不要一起去拿,這樣比較快」。大野狼已經完全掐住小綿羊的脖子,小綿羊還乖乖跟大野狼走。哭哭。

所謂的「帶去拿DM」,當然不只是拿DM,她直接把我帶去見了所謂的「主任」,「主任,這是我剛剛量體重認識的新朋友」,拿椅子請我坐下,我還說「不用啦,我站著就好了」,X的勒。接下來就是嘴炮攻勢了,當她拿DM給我的時候,「順路」拿了公司願景啦,產品介紹啦、行銷計畫啦,之後既然已經成功把我拉到他們的據點了,當然會順路帶我參觀。當然囉,那棟建築裡面擺滿了可以讓她們嘴炮威力強化無限倍的神秘法器,比如牆壁上有凹凸感的巨大公司說明,註明雜誌的引用,亂七八糟的英文等等,還不斷的跟我炫耀說剛剛擦身而過的某某人,就出現在我手上拿的公司成功人物本子上的第幾頁等等等等,還「熱心」的透露出她們有內部演講,票只有熟悉的人才有,但願意去幫我弄一張內部演講的門票。該演講下禮拜日十二點半在大安高工,「非常有價值,有空一定要來聽」,「門票手邊剛好有,外面不一定買的到」,我就在嘴炮攻勢下,買了一張$100的門票。那位小姐攻勢又來了,還直接跟我約下禮拜日她在捷運站跟我碰面,可以把我帶去。我說我自己去就可以了「喔喔,自己去的話,到了要講電話喔,因為我們內部聽眾席有分組的,我們是NP小組(是說攻破她們的嘴炮是NP-hard的problem嗎XD)」


喔,對了,我不是出門來找薩克的嗎?我就把找不到路的情況告訴了那位「熱心」的小姐,而她也告訴我大略的方向,接下來開始,包含剛到台北車站,到處亂繞碰到小姐以前的時間,是個總計快兩小時的迷路大作戰,我一路問路->迷路->問路->迷路,終於走到類似上次走過的鋼模店出現地區,但找來找去找不到很多家賣鋼模的店,看得到的店進去問都沒有DL要的型號,最後在一家店問到組好的,$445,可是DL要的不是那種組好的,聽到我真的迷路兩小時還驚訝了一下,DL同學,我跟你說會迷路不是推託啊,是真的會迷路。我有跟你講,誰叫你不相信?不過換做我是DL,我也會認為自己是在唬爛,「在台北車站捷運站迷路,騙肖喔?」我也會這樣想。可是我說的一切都是真的XD

後來看到薩克了(雖然得到的資訊不是DL要的),還被人誇獎了很多下,就心滿意足回家了,回到家當然要跟我媽吹噓一下,我媽不愧是四十年老經驗,智慧的洞察者,一下就戳破這個東西叫做直銷,就是要交貸款,衝業績,拉下線那種東西,ptt的DirectSale版上那些邪惡體系者是。我完全落入了嘴炮的陷阱而不自知!作戰行動完全失敗,我的嘴炮徹底的輸了orz

事後反省一下,為甚麼這次我會落得如此蕭索的下場,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用過她們的產品,還真的很有效。幾年前在鋼琴社,同學拿了一些她們的護膚產品擦在我左手上,結果我左手背到現在還是比右手背白,光這點就讓我對她們公司的形象加了五十分XDrz。如果不是因為這件事情,也許我有機會洞穿她們的陰謀,不過,因為對我來說,她們公司是一個已經確定產品很有效的公司,所以我一開始就對她們有額外的信任,也成了我心靈防禦的致命漏洞。

不過一件事情換角度想,常常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一個高明的社交工程(Social Engeering),往壞角度想是無情的詐騙,但往好處想,卻是結結實實的心靈漏洞免費檢測(畢竟我在受害以前醒了)。我以印象非常鮮明的方式,證明了段數高超的嘴炮,可以瓦解一個人所有的理智,把人當成白痴一樣耍。當然前提是該嘴炮師的等級要高,以我的故事來說,秘訣在於該嘴炮師小姐「以虛御實」的四字真言。

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在武俠小說中,高明的太極拳師,對於敵人的拳腳並非以強行抵抗的方式進行防禦,而是於雙方身體接觸的瞬間,以探聽順化之良能,知來藏往的內功知覺,以不纓人之力的方式,在順應對方拳腳的同時轉化對方的拳腳。粗看之下,是對方主動自己陷入被動,但細看的話,卻是對方莽攻而自己主控。到了最後,結局是攻擊方因為自己的攻擊被對方借用而重心不穩被發放翻跌出去,或更糟糕的因為防禦被對方引開而受到致命的反擊。人對外來的欺侮,可以警醒舉手反抗,但人因為自己的行為造成惡果,卻往往不會懸崖勒馬控制自己的行為。

嘴炮之道亦復如是,倘若是那個小姐莽撞的主動對我說她們產品有多好,她們賣產品有多賺錢,這我一定聽不到兩分鐘就走人。但那位小姐利用了我想抒發醫界生態的心情,讓我自己把話題轉到醫生並不是都很好賺(住院醫師),再假裝被動的提出有皮膚科年輕醫師賣她們的保養品大賺,看起來那位小姐完全只是被動回應我的話題,不是嗎?所以我完全失去警戒。然後再趁我說了一大堆話,找機會趁機做幾個聽起來受用卻又不顯得突兀,不露痕跡的稱讚,比如說我「說話流利」,「對醫療生態有見解,可見觀察力不錯」,因為這些稱讚都是順應我自己的行為投我所好說出來的,所以我不會生起警戒。最後她把我的思想轉移到「住院醫生其實都賺辛苦錢啊」,再一步步的提到銷售的事情,引起我的興趣,徹底遮蔽我的警覺心。接下來是引誘我主動索取一些DM,再告訴我一起過去拿對她比較方便,把我引入她們的洗腦總部,一進去就把我帶去見「主任」,大加尊榮不斷的麻痺我的警戒,最後來個漂亮的連發嘴炮唬爛連續技,搭配周圍無數的神器增強效果漂亮的結尾。最後欲擒故縱把我放出去找鋼彈,並且心滿意足的回家。直到我回家冷靜下來,細細回想再聽媽媽的分析,才明白了自己的敗橛,徹底的感到羞慚和懊惱。

我醒悟以後,也做了一些決定,該小姐專業的主任名片,被我拿去挖牙垢以後丟到垃圾桶。該小姐送的公司願景、產品介紹、成功經驗等DM與手冊,被我和我媽隨手翻閱以後送到廢紙回收。至於下禮拜的演講,當然我不會去了,好險該小姐說要在大安捷運站接送我的時候被我拒絕掉了,省得她下禮拜一個人在捷運門口罰站。至於我留給她唯一的身份資料:真實姓名和email,前者很久以前就洩漏出去了(才會有一堆補習班在我考上北醫放榜的瞬間寄來海量重考DM),我也沒辦法。至於email嘛,她要是寄來,我會勾選,然後按下「Report Spam」(翻譯:標記為垃圾郵件)進行特殊鄭重的保存處理。

不過我對那位小姐還是有感激之處,如果沒有那位小姐,我無法體會「以靜制動」的可怕,如果沒有那位小姐,我就無法看見,原來世界上有這種奇蹟等級的唬爛術,如果沒有那位小姐,我無法了解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更無法體會人心掌握術最高明的境界,就是利用對手掌控對手。這位小姐雖然和我只是萍水相逢,可是在我的心中,她已經可以說是我的師父了。 全文連結

星期三, 8月 15, 2007

哈!寫了一篇新文章

拜讀「病患才叫衰,沒錯卻沒命」一文,想從另外的角度提供一些想法。

在某個救生員收入不錯的國家,政府通過了「全民救生法」:救生員救起一個溺水的人,可以有獎金一百元。但救生員假如因為疏忽,讓一個原本可以救的人沒有救起來,那位救生員要賠償他所有的財產。這個政府後來又發生了財務困難,又定下一條規矩:救生員的薪水,以後由政府「救生局」片面決定,救生員不得異議。年初發錢年底如果政府錢不夠,還可以用公文追討救生員已經領取的薪水。結果這個制度施行下來,有很多救生員因為領的錢大幅減少而上街抗議,也有救生員破產了大吐苦水,但是民眾卻不領情。

民眾一:「救生員疏忽把人害死了,一個家庭破碎了多悲慘啊,救生員破產會比那個家庭慘嗎?」民眾二:「救生員是救人的神聖工作,不要滿腦子只想錢,真是沒道德」民眾三:「現在很多人都失業都沒飯吃,救生員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不知道抱怨什麼?」民眾四:「救生員對環境不滿,就辭職啊!」民眾五:「救生員去游泳池游泳就有不錯收入,不像挑磚頭辛苦,不像警察危險,不像常人會失業,這樣還要抱怨,真是貪得無厭」。

醫師疏忽(非故意的情況下!)要負責,但難道一定非破產不可?之前救的人都不算?不可以有自新的機會?醫生固然收入比人高,但知識本來就有一定的價錢,電腦壞了換零件可能都要幾百元,難道這也是暴利?不看做的多還是做的少,做的普通還是巧,賺的比人多,就是不公平的錢?就應該接受無限上綱式,幾近報復式的「道德」要求?這樣真的公平嗎?

--

昨天投稿的作廢

果然文章還是要有靈感才寫的出來,嘖嘖 全文連結

星期一, 7月 02, 2007

對一些輿論的看法

對於一些輿論的看法我有點不吐不快。

輿論說:「醫生負責的是人命,所以不可以出錯」。人命不可以出錯我沒有意見,但這不代表醫生的義務應該比較高。有多少義務應該是根據有多少權利決定,顏同學不小心摔死玻璃娃娃沒有法律責任,就是因為顏同學只是熱心幫忙,並非營利行為所以不能要求太高的注意義務。但現今輿論對醫生的看法,好像病人死了就是醫生的責任。但台灣醫生收的診療費有合理嗎?要求別人只能有一半的權利,但義務要加倍,這我不認為合理。

輿論又說:「醫生不可以死要錢,死要錢就是沒醫德」。這我也不完全認同,我認為愛錢沒什麼不對,但要取之有道,比如發明新醫學技術賺大錢難道也是沒醫德嗎?幫愛美人士美容手術收很多錢難道也是沒醫德嗎?收紅包、報假帳或是像某醫師為了賺健保,故意把人醫成神經病這沒有醫德我絕對同意,但我不認為愛錢就一定沒醫德。講白話點,現在一大堆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當醫生、當老師、當警察、當法官,這些都是高尚的職業,可是大家都是因為為了道德才去考的嗎?是人就免不了愛錢,愛錢不一定有錯,只是手段的問題而已,要求醫生摒棄人性我認為是過度苛刻的要求。

醫生的錢多嗎?要看什麼角度講,論總金額的話很多,我們學校附設醫院內科R1就有九萬多元的月薪,怎麼不多?可是把工作性質類似的產業拿來比,請人來修水管多少錢,請人修主機板多少錢,再來比較一下醫生幫你修血管收多少錢,就會覺得其實醫生賺的未必有多。那為甚麼修電腦的人賺的沒有醫生多?因為業務量不一樣,醫生的業務量多到可能要兩天值一次班(如神外),單價不高,可是量很多,自然總金額就多了。或許會有人拿主治醫師來比,主治醫師看個病,三分鐘就幾百元入袋,好簡單啊!可是這是知識的價錢,這跟請人修水管,可能明明只是換個小零件還是要修百元維修費是一樣的道理。

單憑「負責的東西很重要」並不構成義務特別高的理由,這是我的見解。要求別人做更多,當然應該給更多的報酬。

--

這下肌肉真的唸不完XDrz 全文連結

唸書有感

唸書念到大四結束,成績越來越差(Kochi也在抱怨這點,不過我覺得是他玩太多了XD),資料的流量越來越大。唸完病理,看當初的大體,就覺得當時自己的無能XD,東西又不是很多怎麼記不住XD。回頭唸趙俊彥大體講義,發現我的圖形認知能力和記憶力都有驚人的成長,只是似乎追不上課業「難度」的提昇就是了XD

如果以需要思考的能力來判斷一個科目深不深奧的話,那醫學大概是幼稚園等級的科目吧。現在聽到某些詞彙都會覺得好笑。「為了避免學生死背,要鼓勵思考,命題趨勢將朝向『病例題』....」,少來,病例題和「死背題」的差別,只是前者多了流病資料以及把病變部位的描述轉成感官描述而已。「請問下列何者腫瘤好發於脊椎骨,且半夜疼痛無法以阿斯匹靈緩解?答:骨生發瘤」和「有一個病人,脊椎骨感到疼痛,且吃止痛藥無效,他可能得到什麼瘤?答:骨生發瘤」請問本質上有什麼差別嗎?沒有。只是一個可能用膝跳反射就可以寫出來,一個可能要多想零點二五步。

「思考」是什麼?我認為真正思考性的東西,是可以大大方方讓你打開課本,把所有會用到資料全部塞給你,還可以讓你想破頭都想不出來的東西,這才叫真正的思考性題目。但在醫學生的世界裡(我不敢說整個醫學,我只能說:到目前為止),「思考」和「死背」的差別,是前面那個要背很多而且記很熟,後面那個只要背一部分,而且比較不熟沒關係。所以當我看到考卷上超難的病例題,被人東邊用一點統計資料,西邊用一點疾病Symptom/sign解出來的時候,完全不會感覺「我輸了」,為甚麼?因為這些東西,只要我有背到,我也一樣寫的出來。

寫到這裡,就想到老師提到的一個情況:「現在病人都會查資料,有時候對於自己的病會知道的比醫生還多,所以要多讀書小心不要被病人電」云云。為甚麼會這樣?我想,是因為醫學是很死記的科目,病人和醫師的差別就是背的多少而已,所以假如有一種疾病,病人很努力研究,那是有可能在某個疾病懂醫師不懂的東西。但程式設計,會發生高中生背了一點網路上的C++教學,就可以把學十年的物件導向大師電的說不出話來的情況嗎?似乎不會,至少我沒看過。

以數學的應用題來比喻的話,程式設計是公式很少,有附證明,考試全部可以翻書,但一題應用題可能要想上五步十步甚至二十步才解的出來的應用題。醫學是公式有幾千條,沒有附證明,考試全部都要死背,然後「死背題」是一題只用到一個公式,「活用題」是一題用到十個公式,難度有別但兩種都只要知道公式就可以一步算出答案,只要有背就有辦法解題。「有一個人去過埃及,回來以後有類似感冒的症狀但未在意,一個月前開始發生血尿、膀胱疼痛的情況,以止痛藥控制沒有改善,血液分析結果有嗜酸性白血球上升」,看起來好像有點複雜?其實只要知道血吸蟲分佈地區,血吸蟲感染初期症狀,不同寄生蟲寄生部位(埃及血吸蟲寄生於膀胱),感染寄生蟲嗜酸性白血球會上升,半秒就可以解出這是埃及血吸蟲感染,有什麼難的?背資料而已。至於所謂高深的「鑑別診斷」,一個疼痛的病人想請你幫忙找出他為甚麼痛?其實就是背更多資料,甲病有ABCDE五個症狀,乙病有ABDE症狀,丙病有CDEF症狀,背熟然後診斷(感覺只要有資料,其實用貝氏定理就算的出來....),小醫生可能只能記一千種疾病,老經驗的醫生可能記得住一萬種病,所以老醫生看的比小醫生更準....

總之我個人的感覺:程式設計是一門藝術,醫學不是。至少我現在不感覺它是。 全文連結

星期二, 2月 13, 2007

馬英九被起訴之我見

看了一下檢察官起訴馬英九的理由,很多地方真的不能認同。

核銷以後公款流入私帳就是貪污嗎?假如是的話,學生墊錢替學校買東西,報公帳以後錢流入學生的荷包應該也是貪污了。報帳有沒有貪污,應該是看拿什麼東西報帳,陳水扁會被當成貪污的共同正犯,不是因為他把領了錢以後拿來私用,而是因為他拿不存在的消費去領錢。假如拿來報帳的東西確實存在且用於公務,那麼發下來的錢要拿去大吃大喝或是買無敵鐵金剛,應該是任君自便。從沒聽過報了公帳以後錢下來還算公款的,這樣要報帳幹什麼?拿錢來壓枕頭嗎?

根據法律規定,特別費是拿來饋贈、宴請、送紅白包,是搞人情用的。雖然人脈關係是私人的資產,可是不可否認,很多時候首長是為了公務推行順利而刻意去建立人際關係,而既然是為了公務,當然有正當性接受公家補貼。

馬英九沒有把錢用完,也沒有用於公務的證據,帳目不清不楚所以算貪污?饋贈、宴請有時候有發票,有時沒有。買禮盒送給部屬當然有發票,此時可用特別費需要發票的部份核銷。但包紅包給部屬的小孩,邀請部屬去路邊攤哈拉攀交情難道也要的到發票?既然要不到卻又是用於公務,那麼有一筆固定額度,不必發票就可以拿,每個月就是這麼多的特別費補貼,聽起來不會不合理。只有金額會不會太多的制度問題而已。況且制度都說不必支出的證據了,那聽從制度沒留證據怎麼能拿來証明馬英九有罪?

馬英九月初拿錢所以是貪污?首長先用自己的錢去做人情,再用特別費補失血的荷包,或是首長先領這些錢,再從這些錢去做人情。應該都是間接用於公務吧?何來私吞之說?況且這筆錢的性質,是預知首長一個月人情費的補貼。假如我花費五百元於公務,上級要求實報實銷我卻說六百元,那當然是貪污一百元。但假如我加班公司給了一百元誤餐費卻沒有要求實報實銷。那麼我只吃五十元的國民便當,拿走剩下的五十元公司也不會告我貪污。我去吃兩百元的高級料理,多出來的錢公司也不會認帳。公司沒有要求報帳意思就是概括補貼,而概括補貼就是多不退,少不補。而特別費給首長用卻又不要求實報實銷,除了概括補貼我想不出別的解釋。

整體而言,整個起訴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合常識的「核銷入袋了也算公款」以及自我矛盾的「不必報帳也要舉證」。公務員向長官說他要買東西,請長官先放十萬元「現金」在他那邊「墊著」,長官有可能答應?公款哪有可能這樣給?不必報帳的錢也要舉證,那以後公司給車馬費,即使不要求實報實銷,恐怕也得向計程車司機要發票了。不必實報實銷,意思就是錢就是這麼多,盈虧自負,而錢進了我的帳戶,意思就是給我。 全文連結

星期四, 2月 01, 2007

讀中時社論有感

原始新聞

讀了「大法官,勇敢點」一文對大法官很多指責,有一些想法實在不吐不快。

「大法官又不是立委,在人權議題上,曲從民意做什麼?」大法官當然有服從民意的理由,而且理由非常嚴肅。

大法官的職責,就是根據憲法保障人民的權利。但是人民的權利常常互相衝突,無法兩全其美(比如徵收古老建築當古蹟可以促進文化,卻可能讓被徵收者跳腳)。大法官為了達到權利的最大保障,自然必須適度壓抑對人民較不重要的權利,而取對人民較為重要的權利加以保障(公共利益優先,故政府徵收土地合憲,不過要給錢補償就是了)。而哪種憲法上的權利對人民比較重要,不是應該問人民嗎?不是應該問民意嗎?保障人民的重要權利,就是大法官有義務問人民,順從民意的第一項理由。

大法官的產生過程,以我國來說是總統提名,國會同意。大法官本身並沒有直接民意的基礎,但所作出來的釋憲文,卻可以推翻有民意基礎的國會決策和行政決策。假如大法官不必遵守民意,那豈不是允許國家少數人以自己的獨斷意志推翻人民間接的決策?這樣大法官和專制國王有什麼兩樣?大法官制度可以存在,是為了監督政府,避免政府違反記載於憲法的最高民意。而不是開一道究極的權力之門,讓少數人可以獨裁。簡而言之,我國是民主國家,這是大法官必須服從民意的第二項理由。

大法官宣告死刑合憲,真的是因為保守懦弱?反對死刑者常說死刑犯也是人,人人應該平等。可是,死刑固然剝奪了死刑犯的人權,但不這樣做哪能補償受害人?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一定會允許受害人向被害人索取和被侵害權利相等的補償,在法治國家則是由人民授權政府代替執行。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替枉死的被害人向加害人索取被侵害權利的等值品:加害人的生命(也就是一般人說的「還一個公道」),不知道怎樣違反了人人平等的原則?不允許被害人向加害人要求等值補償,怎麼看都是加害人的人權高人一等,不知「反死刑」要如何和「保障平等」劃上等號?我是這麼想,我想大法官也是這麼想,才會宣告死刑合憲。所以大法官宣告死刑合憲,絕對不是退縮懦弱保守無能,而是有一套是非道德的。希望反對死刑的人,不要因為自己「只聞死刑犯在笑,不聞被害人痛哭」的理論沒有被大法官採納,就隨便批評大法官。 全文連結

星期六, 1月 20, 2007

讀今日中時社論有感

投稿給中時...
--
今天中國時報社論主張,中選會不應該按照政黨比例運作,因為政黨比例會淪為黨派分贓,只有由行政權提名才能保證公正超然,才能獨立的行使職權。這些話如果出自想要保衛權力的執政黨人士,那一點都不值得奇怪。但如果連一向被執政黨歸類為「統媒」的中國時報都這麼說,那只能說執政黨提出的似是而非的權力分立學說,真的達到傳播的效用了。

就事實層面來說,中選會永遠不可能擺脫政黨的色彩。就算採用完全由執政黨提名的方式提名委員,本質上其實也是由政黨分配名額。執政黨完全提名和政黨比例之間的差別,只是一個是一個政黨吃光光,一個是很多政黨玩恐怖平衡。所以以為行政權提名就可以擺脫政黨保證公正超然,恐怕不切實際。以二零零四總統大選來說,沒有政黨比例,應該很「公正超然」的中選會主辦的選舉,還不是出現了允許公投綁大選這種明顯違反中立的事情?


政黨比例可能會被誤用,但世界上沒有完全不會被誤用的法律,就連三級三審制的法院有時也會冤獄侵害人權。倘若不完美就是違憲,那連法院都會以「可能侵害人權」違憲了。真的要探討缺點的話,政黨比例被誤用最多就是政黨分贓,但行政單獨提名被誤用的下場卻是執政黨可以操控選舉,本質上讓民主消失。為了防止比較不危險的在野黨破壞選舉,而採取讓最危險的執政黨可以為所欲為的方案,看不出事實面的基礎在哪?更何況判人死刑都要證據,將一個重大法案判死刑當然更要證據,目前所有指控政黨比例會政黨分贓的說法,其實都還沒實質證據佐證,怎麼能夠以「想像」給法案判處死刑呢?

以法治來探討的話,或許有人會問:「主辦選舉,應該是行政權的專利,怎麼可以由立法院政黨比例主導,這不是侵害行政權嗎?」。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是把政府的權力和人民財產權的概念互相混淆了。權力分立的學說一致指出:權力分立唯一的目的,就是避免少數人擁有太多的權力導致可以任意侵害人民。立憲者分割權力並交給不同部門掌管,唯一考量就是分割權力比較可以達到人民的福祉,而不是把不同的權力當成封建領土,送給某些人當作專屬財產。所以「主辦選舉是行政專屬權力,立法院不得染指」這種把權力當財產的說法,恐有誤導之嫌。

權力分立是保障人民權利的重要措施,但畢竟只是手段之一。有時為了達到憲法保障人民這個更高的條文,重大事項或是特別需要獨立的部門機關,由不同權力部門共同掌管防止濫用,在憲法上是被允許的。美國總統對外宣戰必須需經過國會同意就是一例。宣戰很明顯是三軍統帥的權力,但因為出兵事大,所以美國國會可以投票干涉,完全合憲。又譬如美國FCC的五名委員,同一黨派不得超過三名,行政權無法完全包辦提名,以我國執政黨標準來說應該算是「部份侵害」,但其實還是合憲。德國聯邦法院大法官雖然不是採用政黨比例,卻完全由國會政黨提名表決產生,照樣合憲。我國釋字613號解釋王維雄和謝在全兩位大法官的不同意見書也指出「雙首長制之法國最高視聽委員會(CSA),該委員之產生皆分散由行政部門及國會遴選之(前者僅為三人,後者則為六人)」「總統制之南韓放送委員會,其委員人數為九人,國會推薦由總統任命者達六人之多」。這些都可以證明「權力」不是專屬財產,「分立」不是視為禁臠。非如我國執政黨人士所說,權力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所以就事實和法理來看,筆者看不出為何應該在各個政黨間中立的中選會,應該確保選舉公平的中選會,為何不能採用政黨比例?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感覺上現在「話講多就變成真理」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這篇文如果有幸獲得看官青睞,想轉的話請拿去轉^^ 全文連結

星期二, 1月 02, 2007

為一綱多本請命?

新聞來源

其實這是一篇舊新聞,之前其實蠻想鞭這篇文章,只是實在是提不大起勁,趁現在剛研究完Flex又很累不想讀嗚的時候來嘴炮一下好了。

開頭文章第一段:


以歷史教學為例,英國從小學起就讓孩子練習推理與判斷,如使用兩則資料,一則正面肯定羅馬文化對不列顛的貢獻,一則負面強調羅馬文化改變了原有不列顛人的生活,孩子們需解讀這兩則資料作者背後的意圖。這樣的練習,讓孩子看到人是有立場的,因為觀念不同,解讀不同,才有討論的空間與必要。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就是不同作者的不同角度,呈現這個社會的多元面貌。


其實這一段就已經在暗示現在的一綱多本教科書可以給孩子多元的學習觀點。可是是這樣嗎?事實上,現在的教科書其實都是按照共同的「大綱」在編纂的,學生上課基本上還是只會購買一個版本的教課書。每本教科書的差別就在於對細節的鉅細靡遺程度不同,有的版本這裡寫了多一點,有的版本那裡寫了多一點,有的版本把某教材放在這一章,有的放在別的章節。所以有了一綱多本以後,學生真的有看到不一樣的觀點嗎?至少我以當我妹家教的經驗,是沒有的。台灣真的可以看到多元不同觀點的教材,除了不同立場的媒體政治新聞以外,好像還看不到什麼明顯的例子。

但是一綱多本的「改革」倒是出了不少弊病,升學考試理論上會考所有版本都有或是都沒有的東西,但事實上,即使是所有版本都有寫的東西,不同版本也會有強調不強調寫多寫少的差別。加上官員一貫死不認錯,十分有問題基於最多送個兩三四分,最好一分都不送。考試要是送分送太多,豈非顯示吾等偉大命題官員的無能?事關最要緊的面子問題,當然是咬緊牙關賴到底。就算對方已經拿出非常直接的證據(比如直接做個實驗證明答案錯了),厚臉皮官員總是有辦法賴。所以假如碰到不小心出了只有某版本才有的東西,運氣好就送分,運氣不好就「那是該版本自己寫的很深,不是我們偏袒該版」。如果只有某個版本都有只有一個版本沒有,那就「那是該版本不遵循能力指標命題,並非我們的過錯」。不保證版本中立的命題加上每分都要爭到死的台灣文化,造就出無數各家版本兼修的辛苦學子。這個對學生和家長造成巨大負擔的弊病,在「學者專家」的眼中想必不及一綱多本帶來「豐富多元觀點」的好處大。

經濟也是另外一個問題,有了一綱多本以後,多本參考書競爭國立編譯館課本的情況不在。變成一個版本的教科書大概就是那一本參考書與之對應,謹此一家,別無分號。課本本身有小漲,加上原本很貴現在更薄更貴貴死人的參考書,也是讓學生和家長譙聲連連。單科版教科書、參考書漲很多?別忘了,要應付考試必須面對多個版本,要各個版本都讀通呢,所以還有大家的好朋友「綜合版參考書」,當然也是$$$$啦。以前單一版本就很旺盛的補習班,現在增加了幫學生兼通多個版本的任務,當然生意蒸蒸日上,學生家長荷包扁扁,補習班老闆笑哈哈。不過經濟壓力這種事情,在堅持改革的教育先鋒眼中,想必是不存在的議題。


再引一小段文:

定於一尊的版本,容易回到當年「背多分」的時代。近年來,隨著多本時代來臨,許多用心的老師會出有意義的應用題,不只釣魚給學生,還教學生自己釣魚,這樣吃到的魚更鮮美。教改,其實要改的是人對教育的看法。


嗚呼,根據這段文章,一般的小孩子們現在學習都用「理解」,一點「背多分」都沒有。等一下?那我之前學測每天盯我妹背歷史參考書,每天1943年如何如何,1928年如何如何,西元前221年如何如何都是「理解」不是用背的?我只能說教改學者真是知見卓越洞燭機先英明神武,他們的境界和一般人實在相差頗遠。

再看


一綱多本使家長懷疑孩子必須讀完「所有」的版本才會考試,他們錯了嗎?校內考試或升學考試都需負起責任,如果考題仍需要用到大量的記憶,多個版本就意味要背的知識更多。是我們出題不當,引發大眾的焦慮,解決的辦法是調整考試,而非回到一綱一本。所以一綱多本的配套考試必須是簡單的、概念的、邏輯的、推理的、方法的,甚至是得高分的。考試的目的只是篩選,只是驗收,絕非考倒。

「一言堂」的時代已遠,教育的春天正在暖化寒冬,請別讓我們走回頭路。


問題是改的出來嗎?教改以後考試背多分依然持續很久,就算有所變革變成「理解式」,我看到的是程度過於簡單完全沒有篩選鑑別力的題目,滿街大學生以後大學生平均素質的變化難道還沒給啟示?難道升學考試大家都放水真的是一件好事?我怎麼只感覺到越改越糟?改變考試體質,感覺不是說說就能成功的。

要嘛就謹慎配套一次推出完全改好,要嘛就不要改乾脆回頭,卡在中間兩頭落空,我感覺反而是最糟糕的。軟體不一定是最新版的最好,教育也是。 全文連結

星期四, 11月 09, 2006

無限豁免,等同司法太上皇

又是投稿文
---
今天讀「檢察官寡頭式專制時代來臨」一文,心中有感想不吐不快。

剖析該文章的結構,第一段主張「為使國政順利推動,憲法以第五十二條保障總統威嚴」,第二段主張「陳瑞仁起訴書重創總統威嚴,並且不給總統答辯的權利」,接下來的段落以「如此模式,會導致政局動盪」、「違反了司法謙抑原則」為基調,最後以「能否通過歷史的檢驗結尾」,聽起來非常有理。

但是陳瑞仁的起訴書,並沒有起訴陳水扁總統,而是起訴夫人而提及總統為共犯。假如真如該文作者所言,只要任何貪污犯罪有牽扯到總統,為了避免損及總統的威嚴,檢察官就不能調查,那麼未來的總統就可以高枕無憂,不但貪污不能查辦,連屬下和親人貪污司法都無法可辦,這不只是「總統不受刑事上之訴究。」而是「總統之家人部屬犯罪,情節有牽涉總統之可能者,其罪責不受刑事上之訴究」,超越憲法原本的保護範圍,至為明顯。

為了方便總統推動國政,給予總統豁免權並非全無道理,但沒有司法的節制,就沒有穩定的體制。給予總統任內不會穿囚衣戴號碼牌送看守所的禮遇,已經夠多了。如果再給下去,等於在行政權裡面創造超越法律的存在空間,等於是賦予任內總統接近無限的權利,除了無法叛國以外,總統的權利,既然可以超越司法,那麼任內的總統和專制時代有無限權力的帝王,感覺實在沒有不同,三權分立,輕薄到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因為總統無法被起訴,無法為自己答辯,所以不應該說他有罪」但事實上陳瑞仁檢察官的起訴書並沒有起訴陳總統,是在法庭外宣稱他有罪,那麼陳總統當然也可以用法庭外的途徑回應,也絕對不是無法答辯,宣稱總統無法答辯,甚至因此要犧牲整個司法,絕對是昧於事實加上破壞體制。

至於司法有沒有權力審查機密外交個案?先問請問機密外交是否受到法律節制?如果有受到法律節制,那麼當然受到司法管轄,司法遵照本分處理應該受到司法處理的事情,沒有逾越分際把自己變成行政權或立法權,哪裡來的違反司法謙抑或破壞權力分立?

所以對於總統的禮遇,還是按照條文,不起訴他,保證不讓總統穿囚衣進看守所就夠了,連家人犯罪都不可以辦,真的沒道理。 全文連結

星期二, 10月 24, 2006

最近練琴...(二)

幾個小心得繼續寫吧。

第五個心得是:平台琴和直立琴是完全不同的樂器。至少我彈過的平台琴,觸鍵的硬度和直立琴完全不同,如果平常習慣直立琴的硬度,忽然間彈平台琴,常常會適應不過來發生快速技巧全部彈不出來的慘劇,所以想要用平台琴表演的話,比賽前請記得適應一下XD

第六個心得:先求正確再求快,挑戰難曲,特別是沒有老師指導的時候,常常會因為急於求成就硬要彈快。殊不知,就效果上來說,硬要彈快所達成的音樂效果絕對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而且硬要彈快,在動作上會導致該放鬆的肌肉沒有放鬆,該用力的肌肉沒有用力,造成速度上的瓶頸。在精神上缺少了仔細體會音符的過程,就算硬練練好表情也是緊繃吵雜一塌糊塗,要表演的時候一個緊張更可能全部忘記。

第七個心得:興趣,才是最好的努力方法。要讓自己能夠長久的練習鋼琴,培養興趣應該是最好且唯一的方法吧。為了比賽彈鋼琴,枯燥無味根本無法體會音樂的樂趣,無法體會音樂的樂趣就無法領悟更高深的技巧以及音樂的表情,練習的動機不容易持久。為了狂熱彈鋼琴,雖然可以支撐一段時間,可是往往會練到手受傷,曲子會有僵硬的表情,如果為了急於求成不練基本功,不多摸曲子,到最後那些超越自己功力練成的東西只會全部忘掉,終歸無所得。所以培養興趣,細水長流才是最好的辦法吧XD

第八個心得就是多摸摸了,沒有老師指導常常會卡關,卡關的話,選擇不外乎是硬拼或是繞道,如果目前的功力比起曲子的要求只差一些的話那自然可以努力練習,但萬一技巧差太多,比如連單音顫音都彈不好還想要彈雙音顫音,那麼一味的重複練習將沒有價值,只會越練越失去耐心,越來越煩躁,還有讓自己練到歪路加上手受傷。多摸摸不同作家的曲子,蕭邦、貝多芬、孟德爾頌、巴赫....等於是讓大師從不同的角度測試自己是否有缺少東西,避免死角,多樣化的音樂更可以帶來更多的練琴樂趣。

最後的心得,就是放鬆、放鬆、放鬆!就運動而言,當一個地方緊張的時候,其他的地方就會忘記用力或是跟著亂用力,肩膀緊張,手臂自然動不好,一味強行讓手指用力,就會忘記身體的力量,都是好例子。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放鬆才能避免壓力長時間集中在同一個地方導致受傷,去年我為了準備五級檢定,雙手肌腱發炎到現在都還沒好,手指運動速度,練習持久時間都不如以往,所以千萬不要為了練琴而讓自己受傷,因為受傷而必須延緩的進度,絕對大於貪快所獲得的暫時小利益。 全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