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醫學系會有共筆?
這篇是給非醫學系,所謂的「普羅大眾」看的,寫文章的動機再於我看到某個聯合報的報導
連結在此
為什麼要共筆?如果要簡單的回應:
某本解剖課本
去看裡面關於肌肉的部份,然後去回答類似:「下列肌肉何者不源自肱骨小結節」或是「請問下列肌肉何者位於最深層」之類的問題,大家就知道為什麼醫學系需要共筆了。因為:太多了,就是唸不完。
固然共筆可能會造成某些同學聽課不認真或是上課不出席,但是知識本來就會互相排擠。學生讀書是為了考試(國考或是期中考等),而知識的來源可以有老師上課,圖書館借書,網際網路,共筆等。而學生會在能夠達成目標(嗨趴或飛過)的前提下選擇所需努力最少的方案,這也是經濟學之中成本效益的問題。有些學生不來上課是因為:既然共筆就可以給我所需的知識,那我幹麻來?這種不尊師重道的態度不正確,可是卻不是共筆的罪惡,而是因為共筆夠優秀,學生寧願選擇共筆作為老師而不願意把原本應該是老師的活人當作老師。不能因此要求消滅共筆。假如今天共筆寫的夠好排擠老師是罪惡,那麼以後是否學生上圖書館閱讀較為簡單的中文書,或是網路查資料都必須禁止?因為這些都威脅了老師對於知識傳授的「壟斷權」。
共筆另一個缺點是使學生學習的內容簡化,本來學生會去讀原文或是上圖書館,現在卻選擇了共筆。這就牽涉到知識取得代價的問題。如果比較「取得單位知識所付出的成本」,一定是上課講義和共同筆記最低。而每個學生所擁有的資本(圖書時間,理解能力,英文能力....)都不一樣,有的多有的少,為了讓學生讀原文取消共筆等於是強迫那些「資本」較少的學生花費有限的成本去取得較少的知識,沒錯,原文雖然豐富,但原文痛苦草草唸一遍的通常考不贏共筆唸三遍的,而考試分數又代表學生對於該方面知識的純熟程度。事實上要求學生一定要唸原文最好的辦法是叫老師不要上課,考試全部出原文,但是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是不言可喻十分悲慘的。絕對不會出現老師不上課學生反而因為被逼讀原文成績反而進步的現象。
其實「反共筆」的最根本心態是什麼?是反對不勞而獲。鼓勵勤勞固然值得嘉獎,但是經濟學上「不勞而獲」才是所謂的正義。在人類的演化歷史中,可以看見人類不斷的創造新的發明來減少某些事物的生產成本。幾千年來人類的生活只有越變越輕鬆,越變越「懶惰」,除非是漢代鹽鐵論那些主張完全拋棄商業清心寡欲的儒家代表,不然我想應該是不會有人反對「進步」的。
所以結論是什麼呢?反對共筆的不要只看到「學生用小花招偷懶學知識」,把「共筆」當成「上課講義 + 老師講解內容錄音 + 原文濃縮版」不就什麼事情就沒有了?
全文連結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