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月 05, 2010

拜讀「健保須正名,醫師要增加」一文有感

http://0rz.tw/lnDsD

今日拜讀報上陳信文教授「健保須正名,醫師要增加」,有一些感觸不得不說。陳教授對於當前台灣的健保問題提出了對策,但個人有些地方有不同意見。

首先台灣的醫師真的不夠嗎?如果不夠,為什麼可以看到路邊沒幾步路就一家診所,還競相推出各種不同的優惠方案來吸引病人呢?固然台灣每萬名人口數的醫師數不如美國。但教授並沒有考慮到台灣人口密度遠比美國高。美國醫師密度高,但可能民眾要開車開大老遠才能看得到。台灣每萬名人口醫師雖然只有十六名,但因為地形擁擠,可能住家後面走一百公尺就有診所可以看,只要不刻意去擠大醫院,其實台灣看病資源相當充足,因為醫師密度不足要提高醫師數目實無必要。更何況要提高醫師數目,台灣有足夠的教學醫院可以讓醫學生實際參與看病累積經驗嗎?醫療並不是課本念一念就可以當醫生了,太多的疾病狀況課本沒有教。醫學生人數變兩倍,一個病人願意讓實習生做兩次肛門指診嗎?

況且美國設立有嚴格的轉診制度,要去大醫院看大醫師?家庭醫師說不行就是不行,病人只能在經過家庭醫師的同意以後才能去大醫院看專科醫師,相對的,台灣的專科醫師和醫學中心是民眾有需要就可以去看。國外急診可能看病要以小時來等,台灣急診五分鐘就有醫生。美國救護車要收很多美金,台灣救護車自行指定醫院只收五百台幣。美國醫師是看得到卻吃不到,硬要吃,還很貴。台灣的醫師卻沒有設限,看得到的都吃得到,而且物美價廉。醫生到底夠不夠,不能只看一項數字。

再來醫生的薪水會不會太高?這要看醫生到底需要多少專業?要承擔多少風險?大多數國人身體健康,可能只看到醫師很舒服的坐在診間,看看感冒和流鼻水,一個月就有數十萬的收入。說實在話,如果一個醫生每天朝九晚五下班,只需要會看感冒和流鼻水,沒有什麼風險,這樣一個月兩萬五個人就覺得該心滿意足了。

但醫生不能只會看感冒流鼻水,有很多人生的是怪病,病名可能還是外國人的名字,什麼Steven-Johnson syndrome、Good-Pasture syndrome、Brown-Sequard syndrome.....這些病在學生時代學習的時候,光把病的名字記住就可以難倒許多人。臨床治療也要記住多如牛毛的現代科學研究結果和累積經驗。怎麼樣的病人是快要死的病人,要怎麼判斷?感染快要死的病人抗生素怎麼用?用哪種抗生素?類固醇要不要加?什麼時候加?加多少?電腦斷層什麼時候照?病人肚子裡照出來的高亮度病灶有沒有意義?病人的檢查值正常,會不會是一個高檢查值的異常和低檢查值的異常互相抵銷?......臨床上永遠有學不完的問題,和書本沒有教的特殊情況(不典型的表現、不典型的檢查結果、同時有數種疾病一起發生、當代科學根本不完全瞭解的病、社會因素對醫療的干涉.....),這些東西永遠學不完,就算行醫十年二十年,照樣可以在會議上被行醫五十年從事研究的教授電到回不了嘴。而且醫師負責的是生命,為了好玩讀點醫療資訊,跟以抗生素用錯病人就會死的心情來研究知識,壓力和要求都是不同的。

再考量台灣醫師提供的服務,急診可以自由來,專科醫師可以自由看,電腦刀、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先進檢查做不完,外加目前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國更高的醫師刑事起訴率,醫師真的不值這些錢?如果覺得醫師薪水太高,大可取消健保恢復正常市場機制,讓醫師間互相廝殺,如果醫師薪水真的太高,自由競爭一定能反映出真實的價錢,只是到時候市場反應出來的醫師應得合理薪水,可能是現在薪水的好幾倍。醫療也不能要求每個專業人員都當史懷哲。有開餐廳的老闆免費提供遊民吃大餐很值得尊敬,這不代表所有開餐廳的都該給人吃免費。有寫程式的寫自由軟體不要版權不要錢很值得敬佩,這不代表所有寫收費軟體的人都很可恥。有醫生去非洲不要錢替人看病,救人救命值得稱頌,不代表所有醫師薪水都應該任人打折,當然對於生病人的同情心和還是絕對不能少。

要把醫師的薪水下修也不是不行,但專業是需要金錢的,任何專業都一樣。如果錢不夠,就不會有人想來,就算來了也不會付出那麼多心力。因為健保的影響,某些醫學系的排名開始輸給牙醫系,還有醫學生不走四大科就是一個例證。很多國家的醫師薪水比台灣低很多,但那些國家可能沒有那麼多先進檢查和治療可以做,可能醫療水平不是那麼好(看看對岸中國大陸的醫師薪水和醫療水平吧),要說醫師薪水會不會太高,還要考慮我國醫師在國際上的聲譽如何?我國的醫療水準在國際上評價如何?牛肉麵一碗五十和一碗兩百的我都吃過,但兩百元的牛肉麵如果用料真的比五十元的好很多,又大碗,那個人是不會認為太貴的。

健保的問題也不是審核的專業人力不夠,而是錢根本不夠,曾經在網路上聽過一則笑話:病人過敏給抗組織胺被健保局放大刪掉,因為沒有做過敏測試,只是一直治標不治本浪費錢。後來那位醫師過敏病人都做了過敏測試,結果還是被放大刪掉。因為不管什麼過敏,最後還是開抗組織胺,做過敏測試只是浪費錢。DRG也是一個例子,日前聯合報報載,有醫師抱怨DRG骨頭斷三個地方和斷一個地方,健保給付都一樣(只有一個地方),這也顯然不是審核的人專業不足,而是有某機構明顯想省錢,當然健保局表示了:一切都是個案,對各位醫師和醫院有信心,DRG很好沒有問題等等。健保的問題,說穿了就是收的錢遠小於提供的醫療服務,包括做不完的先進檢查,五分鐘就可以看到醫師的急診,還有今天看病明天就可以住院準備開刀的服務,還有別忘了,國外醫師一個病人看一小時可以看一天,台灣醫師一個病人看五分鐘也可以看一天,就知道台灣人醫療資源的消耗量是國外的多少倍了,這對健保的財務也有決定性的影響。

以上是個人對於陳教授大作,以個人在醫療圈內部所見提出的一些看法,實在是不吐不快。 全文連結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