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0月 23, 2006

最近練琴....(一)

體悟到幾個小心得,寫下來提醒自己好了orz

第一個心得是:練琴的瓶頸在頭腦反應速度。以前總是以為,一首曲子彈不出來,可能是某些地方沒有進行妥善的運用,比如手腕沒有旋轉,或是手臂沒有貫力等等。雖然這些因素不能說完全沒有影響,但是我發現其實鋼琴真正的瓶頸是頭腦反應的速度。以往很多困難的曲子,不論我怎麼轉動我的手腕,用力動我的手指,無數次的練習再練習,衝刺再衝刺,不是沒有進步,但是效果都有限。可是當過了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一年,我的技巧有一定的進步以後,當初那些因為過度困難而沒有繼續練習的技巧,會自動變得沒有那麼困難,甚至就直接克服了,我猜想是反應速度的問題吧。如果問題在於頭腦速度不足,無法處理太多音符,那麼練手腕或是手指或是姿勢當然沒有用。


第二個心得是:紮實比較重要,狂熱沒有用。或許聽起來很詭異,練琴這種東西明明需要耐心和毅力,怎麼說狂熱沒有用?其實狂熱不等於耐心或是毅力。所謂的「狂熱」是一種短時間的,急於求成,想要在最短時間內看到效果的心理,就某種角度而言,狂熱其實也是沒有耐心的一種。自從沒有繼續向原本的老師學琴,自己跌跌撞撞摸索練習理論,我自己的感覺是:克服一首難曲的方法,不是咬緊牙關,冒著肌腱斷掉的覺悟,每天八小時用力狂練同一首曲子苦練一個月,而是細水長流,一首曲子真的功力太不夠不能練成,沒關係,但是每天還是紮實的練習各種技巧和廣泛的接觸其他曲子(但如果功力是只差一點那就要努力和那首曲子拼了,別偷懶XD),持續一段長時間,根本技巧和速度更加穩固以後,再來挑戰當年無法完成的任務。

第三個心得是:練琴要放鬆,力量要從腰部,軀幹一直到達手指,彈每個音或是每個段落的時候精神要對自己的手指和鋼琴發出的音色和琴鍵的觸感做仔細的體會。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是避免肌腱受傷,當年我為了拼一首莫札特的奏鳴曲,每天五個小時苦練同一個樂句,結果想要的技巧沒有練成,但是右手肌腱卻受傷,至今沒有恢復。放鬆和體會的第二個目的是讓技巧更為紮實,我曾經以自以為是逆水行舟的精神硬練過許多難曲,功力沒有達到卻硬練的結果,就是花了一大堆時間,彈出來的曲子音色卻很醜,拍子很不穩,稍微一點緊張或是換一台鋼琴就彈不出來,然後一下子就忘掉。

第四個心得是:慢練和快練時,除了速度以外所有的身體和精神上的狀況要全部一致。這些年來,我注意到很多人為了克服曲子,慢慢的練習,可是慢練的時候和快練的時候卻不知不覺採取兩套不同的模式而不自知。比如說慢練時是一個音一個音手指按到底,彈快卻變成用手掌和手腕帶手指。又或是快彈時手臂手腕和手指都用上了,可是慢練的時候只有用手指慢慢按,平常快速演奏時在用的手臂手腕都不見了。練的和用的不一樣,練習效果自然有折扣。

剩下的下次吧XD 全文連結

0 意見: